【花红柳绿】 阳春三月 寻梦杜甫草堂

好好活着(李陵湘)8502261

<p class="ql-block">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阳春三月,日光暖煦,如细密金纱倾洒而下,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大地。空气中氤氲着百花交织的馥郁芬芳,那是桃李争艳的甜香,是迎春绽放的淡雅,还有不知名野花星星点点散布的清新气息。我怀揣着对诗圣杜甫的深切敬仰,满怀着对烂漫春日的无限憧憬,跨越千里奔赴成都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座落在秀美的浣花溪畔,而浣花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朝时期,一位姓任的姑娘住在溪边。一天,她在溪边洗衣时,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和尚在溪边洗疮,其他洗衣女纷纷躲避,唯有任姑娘不嫌弃,还帮助和尚洗疮。和尚为了感激她,送给她一朵莲花。任姑娘将莲花带回家中,放在水缸里。此后,任姑娘每次从水缸里取水,都会有一朵莲花浮出水面。后来,任姑娘把这件事告诉了邻居,大家都来观看。当大家都走后,任姑娘再去看水缸时,莲花已经不见了,而水缸里却涌出了一股清泉,水流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条河,人们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p><p class="ql-block"> 这个传说为浣花溪增添了神秘而美好的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善良品质的赞美和传颂。</p> <p class="ql-block">  刚至草堂门前,一丛丛盛放的杜鹃花便撞入眼帘,它们相互簇拥,大红粉白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似迫不及待向我诉说草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踏入草堂,一股古朴而凝重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红墙历经岁月的摩挲,染上了斑驳的痕迹,却在春日暖阳的轻抚下,愈发显得韵味悠长;青瓦整齐排列,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门口的古木,枝繁叶茂,粗壮的枝干向着天空肆意伸展,繁茂的树叶层层叠叠,犹如忠诚的卫士,数百年来始终不渝地守护着这片诗的神圣殿堂。当我抬脚迈进草堂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尘封的诗意世界,周遭的一切都慢了下来,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被远远隔绝在外。</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徐徐前行,两旁的翠竹郁郁葱葱,修长的竹身挺拔而立。春风轻柔拂过,竹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在低声吟诵着杜甫那些流传千古的动人诗篇。小径边上,桃花开得正艳,红的似燃烧的烈火,粉的如天边绚丽的云霞,白的像冬日纯净的初雪,一团团、一簇簇,热热闹闹地挤满枝头,毫无保留地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与热烈。微风轻拂,娇嫩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好似一场梦幻的花雨,如梦如幻。不远处,柳树垂下碧绿的丝绦,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飞扬,与娇艳欲滴的桃花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到极致的春日画卷,恰似“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所描绘的那般如诗意境。</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典雅,处处透着一种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美。柴门质朴无华,简单的构造却蕴含着宁静与淡泊的气质,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杜甫当年的清苦与坚守。跨过柴门,便来到了工部祠。祠内,杜甫的塑像静静伫立,他目光深邃而悠远,神态安详平和,仿佛正沉浸在对下一首千古佳作的构思之中。四周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杜甫的诗篇,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字,在春日的光影交错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愈发显得熠熠生辉。站在这里,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杜甫进行了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真切地触摸到了他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关怀。</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穿过花径,便能看到那座标志性的茅屋。这座看似简陋的茅草屋,却承载着杜甫无数的回忆与深沉情思。“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曾经狂风呼啸、屋破雨漏的艰难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不禁为杜甫的坎坷遭遇而心生感慨。如今,在春日温暖的怀抱里,茅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屋顶的茅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沧桑故事。茅屋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可见底,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的生机与活力。溪边,各色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它们毫无顾忌地舒展着身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穿梭、翩翩起舞,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野趣图。</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里的“杜诗书法木刻廊”位于盆景园内,是一处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景观。杜诗书法木刻廊建成于1999年,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这些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采用木质坚固细腻的珍贵楠木镌刻而成。 走进成都杜甫草堂的盆景园,就像走进了一处被岁月温柔包裹的艺术天地,盆景与杜诗书法木刻廊在此巧妙相融,共同诉说着历史与自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草堂之中,我怀着别样的心情,步入了长沙窑瓷器陈列馆。长沙窑,无疑是湖南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最为耀眼夺目的明珠。它兴起于中晚唐时期,凭借独树一帜的釉下彩工艺,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传奇一笔。而此刻,在杜甫曾经生活、创作的这片土地上,看到来自家乡的长沙窑瓷器,这份奇妙而难得的缘分,实在让人忍不住感叹命运的神奇与巧妙。</p> <p class="ql-block">  杜甫,这位屹立于诗坛巅峰的巨匠,在成都生活的那段岁月里,挥笔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他以如椽巨笔描绘出山川的雄浑壮丽,展现出宇宙的宏大与历史的沧桑变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用犀利的笔触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贫富悬殊与黑暗现实,倾诉着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悲愤与离乱之苦抒发得淋漓尽致。这些诗作,每一篇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瑰宝,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而长沙窑的匠人们,仿佛受到诗圣感召,将杜甫的诗作以釉下彩绘的形式搬上瓷器,让原本实用的瓷器摇身一变,成为承载文化与艺术的殿堂级艺术品,这无不让人惊叹古人的聪明智慧。</p> <p class="ql-block">  此次杜甫草堂的春日游历,对我来说,是一场满载而归且无比珍贵的精神朝圣。在这里,我沉浸于烂漫的桃红柳绿,迷醉在百花馥郁的芬芳里,淋漓尽致地领略到大自然的蓬勃朝气与无尽美好。深入探寻杜甫的生平轨迹与创作心路,我仿若穿越时空,与他同忧共叹,真切触摸到其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及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  杜甫的诗篇,恰似春日暖阳倾洒、春雨润物无声,轻柔抚慰我们的心灵;又如同绽放的繁花,历经岁月洗礼,依旧芬芳四溢、韵味悠长 。让我们于这纷繁喧嚣的尘世中,觅得一处宁静纯粹的精神桃源,得以安抚疲惫不堪的灵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草堂的春日盛景与千古流传的诗意,早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人生记忆长河中一段最为珍贵、最为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李陵湘)</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