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观课促提升—-平利县城关第五小学开展常规听课活动

青草湖

展课堂风采  促教学提升 <p class="ql-block">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搭建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城关五小于本周继续开展公开课活动。此次活动涵盖语文、道法、英语、美术等多个学科,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呈现了一堂堂生动有趣、高效创新的精彩课堂。 </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教师们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现了五小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万老师的英语课上,她通过创设打电话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听力练习、跟读模仿、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听力练习培养了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跟读模仿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则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温度单位的差异,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增强了文化意识。</p> <p class="ql-block">  叶老师以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为人民服务》,为思政教育资源。课堂上她紧扣“以题统文、以史鉴今、以行践知”的路径展开。首先聚焦标题的统领性,通过“标题拆解——段落匹配”任务,引导学生发现“为人民服务”贯穿全文的逻辑线索:第一段以“完全”“彻底”定义服务宗旨,第二段借司马迁名言提出“生死观”——“为人民利益而死”是衡量生命价值的核心标准,第三段以“坚持真理、改正错误”阐明实践原则,第四段以“团结奋斗”凝聚共识,形成“总一分一总”的严密结构。其次围绕关键句深化思辨,针对“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设计“价值光谱”横向对比张思德、焦裕禄等正面典型与剥削阶级利己主义者,纵向链接文天祥“留取丹心”与抗疫医护的“逆行”,引导学生理解“泰山之重”的本质在于“利他性”而非身份高低;再通过“生死价值辩论会”,探讨“当代青年是否仍需牺牲精神”,打破历史语境的隔阂,将“牺牲”广义化为学业奉献、公益服务等日常选择。整个教学过程以文本逻辑为骨架、价值思辨为血肉、实践迁移为血脉,让“为人民服务”从历史命题转化为青年可感可知的生命自觉。</p> <p class="ql-block">  梅老师的课堂上,她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消费现象。这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消费行为,锻炼批判性思维。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小组参与度不均衡,个别学生主导讨论,部分学生参与度低,未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享自身消费经历,学生深刻体会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然而,要将正确消费观真正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还需在后续教学和生活中持续引导。</p> <p class="ql-block">  熊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创意小手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结合折叠、剪贴、绘画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佩戴的创意小手表,初步形成设计意识。</p><p class="ql-block"> 为了突破重点,她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图片),实物作品(师生范作),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分析、归纳小手表的外观结构、功能、材质。引导学生实践学习对折剪、撕的知识技能。设置多元化的作业要求,让学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制作,感受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美观与实用,初步形成设计意识。</p><p class="ql-block">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她引导学生解读从古至今不同的计时工具(如:滴漏,日晷,鸟音山子水法钟,格林尼治天文台前的时钟,感受在历史长河中时间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小结部分,用诗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告诫同学们珍惜时间,爱惜时间。让学生对时间的流逝有初步具象化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通过自评和互评,发现他人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本节课课堂结构清晰,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符合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采用“情景渲染、背景资料引入”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毛主席的情感世界,如配乐朗读部分极具感染力。过渡语和评价语精准且富有激励性,如对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解读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又强化了学习方法。课堂注重了学生的自助探究,如通过“自读自悟—交流探讨—补白练笔”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充分参与文本解读。总之,这是一节兼具语文味儿与人文性的一堂好课。</p> <p class="ql-block">  邓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美术课《巧用对称形》 ,课堂上紧扣新课标要求,以"发现对称美—理解对称原理—创作对称作品—运用对称作品"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蝴蝶、建筑等),理解对称形的美学价值,教学目标明确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结合数学轴对称知识,既复习了跨学科知识,又激发学生兴趣。课件展示故宫、雪花等对称案例,强化审美感知。 </p><p class="ql-block"> 设计"基础剪对称形—组合装饰—自由创作—巧用装饰"四层实践活动,学生能用剪纸、绘画、拼贴等形式表现对称美,作品呈现多样性(如对称面具、窗花、福袋、贺卡、灯罩等)。 </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成功将艺术与生活联结,学生不仅能说出对称形的美感特征,还能自主设计有创意的对称作品,装点生活。核心素养目标有效达成。 </p> <p class="ql-block">  此次公开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