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念母,情牵往昔

李永祥

<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曾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母亲在,我们便有了最后的包容与依靠,那是儿女们心灵永远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90岁时在我家走的,那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好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按老舍的说法早已失去了根。可每当清明临近,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想起我的母亲,想起那些与她共度的岁月。有一件事,始终在我心间萦绕,每每忆起,心中便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每当母亲生病时,睡梦中会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并伴随着 “唉呀爹呀……”的呼唤,听了让人揪心。那时我年纪尚小,满心疑惑,为何别人难受时呼唤的都是妈妈,而我的母亲却喊爹?随着年岁渐长,我才知晓背后的缘由。原来母亲在三岁的时候,就没了妈妈,是爹爹含辛茹苦地将她拉扯大,爹爹便成了她心灵情感的最大的依靠。三岁便失去母亲的人,在疼痛时是喊不出"妈",因为她对母亲还没有记忆,只能向九泉下曾经陪她度过童年的爹爹讨要早已模糊的温暖和慰藉。我也终于明白,为何她看到那些没妈的孩子,总会格外怜爱,那是因为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共情。</p> <p class="ql-block">父母一生养育了我们七个子女,生活在农村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是他们也从未因此中断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学业。为了子女的未来,父亲不辞辛苦,日夜劳作。母亲则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从一日三餐到缝补浆洗,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给我们母爱的滋养。那昏黄的灯光下,她忙碌的身影,早已成为了我童年记忆中最深刻明晰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辛苦没白付出,我们七个子女都学有所成,如羽翼渐丰的鸟儿,陆续走出了农村,飞向广阔的天地,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而如今,我们兄妹都已到了七八十岁。父母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却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清晰、深刻。</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又是一年清明至。微风轻拂,流云飘荡,可我的身边却再也没有母亲温暖的身影。遥想当年,泪水模糊了双眼,仿佛看到母亲在那间旧屋里,为我们忙碌的身影;又听到她在睡梦中,那一声声对她爹爹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母亲啊,您虽已离去,但您的爱却如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您教会我们善良、坚韧与爱,这些品质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在这清明时节,我怀着无尽的思念,缅怀您的一生。愿清风能捎去我的思念,愿流云能传递我的眷恋。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再无病痛与烦恼。而我们,会带着您的爱与期望,继续前行,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母亲在大哥家葡萄架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陪母亲到乡下战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陪母亲到乡下战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6年陪老母亲回乡下老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6年陪老母亲回乡下老邻居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