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__翁丁

边喜生

<p class="ql-block">翁丁原始村落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毗邻中缅边界,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也是中国现存最后的原始部落。这里自然景观秀美,民族风情浓郁,至今仍保留着佤族寨门、图腾柱、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传统手工艺作坊和佤族杆栏式茅草房等原始生态、独具特色的佤族文化传统,是佤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群居村落。</p> <p class="ql-block">“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翁丁村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分为干栏式和落地式两种,民居落地房、干栏式房屋及附设建筑粮仓房、木鼓房、撒拉房。梅依吉祭祀房以及寨门等建筑构成佤族完整的房屋建筑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寨门,佤语称“文龙”,是人们进出村寨的通道,也是一个村寨最具体的标志。是村寨抵御外敌、灾难、邪恶入侵的一道防线。寨门由梁柱、门框、门扇组成,木材结实、牢固。过去,进出寨门要下马,以示对寨神及寨人的尊敬。未经同意,外人擅自闯入被视为入侵。</p> <p class="ql-block">翁丁村民早期是从缅甸佤邦绍帕、绍兴等地迁到沧源芒回,随着人员不断增多,田地不够耕种,杨氏就带领9户人家迁至今翁丁村。佤族习俗中谁先第一个建寨谁就是寨主,所以寨主职位在杨氏宗族中世袭继承。经过400多年的发展,翁丁村形成了杨氏、肖氏、赵氏、田氏四大姓氏以氏族为单位连片居住的生态村落。</p> <p class="ql-block">佤王府,佤语称“捏翁佤”,佤王府既是佤王家人居住的住所,也是佤王召集各部落头人议事的地方。其结构、布局与一般民居相同,只是更宽敞、高大、庄重。翁丁的佤王府是参照班洪王胡玉山王府重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七月,云贵总督奏请朝廷给在边事调解工作中出力有功的班洪头人赏赐,封为“班洪土都司”,赐姓胡,名玉山,准其世袭,颁给铜制的“世袭班洪总管土都司”印一枚。民国时又被云南省张龙云封为“班洪总管”,并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钱给他把清朝时建的大房子会议厅进行了重修,建了一座“班洪总管府衙”,这座府衙被称为“佤王府”。</p> <p class="ql-block">佤族干栏式建筑与其他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屋顶两侧的叉叉,故佤族的干栏式民居也叫“叉叉房”。建筑以木为柱,以扎编后的竹子或木板为墙,以茅草片盖顶,屋顶大多设有丫叉形的博风板,用整木制作楼梯。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权,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p> <p class="ql-block">寨桩,佤语称“司岗永 ”。寨桩位于寨子中央,是佤族村寨的标志。每逢重大节庆全赛人要围着寨桩通宵打歌。寨桩由4部分组成:一是记录司岗里故事的木塔,从上往下第一木刻是葫芦蒂;是对生命之源,男根的崇拜;第二木刻是葫芦身,象征孕人的腹部,是孕育生命“司岗”的容器,梁上木刻阐释人类生命延生之源司岗里的内涵。其他木刻代表锅碗、甑子、三角架等生活用县。二是由寨桩和台板合组成的供台,用来放置祭品。三是“拷筒”,由竹杆、经幡、鱼、船、鸟、花组成。四是寨桩台,台上有个建寨时放置的寨心石,代表寨子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木鼓,是佤族乐器和报警器具,更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木鼓是“通神之器”、“通天之鼓”“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p> <p class="ql-block">女神图腾桩造型似高举双手站立的女神,是佤族女神的化身标志,是以刻木记事的方式对司岗里创世史诗的部分传承和释然。</p> <p class="ql-block">木鼓房,佤语称“捏克罗”,过去,佤族村寨都曾有木鼓,并建有专门的木鼓房。木鼓房一般建在寨中,房屋为竹木框架,茅草顶,无围墙。房里摆放木鼓,房外有广场。木鼓平时不准乱敲,要在传统节日、喜庆、娱乐时才敲击。寨民一旦听到鼓声,便聚集广场,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尽情欢乐。</p> <p class="ql-block">“人头篼” 佤语称 “考揪更”,是把猎获的人头装进去用来祭拜木鼓的竹篼。佤族先民措获人头后,先编制小竹笼,把人头放进去,再把人头笼装进人头篼里,用草片盖起后,立在木鼓房边祭祀木鼓,以析求苍天、神器、神灵护佑村赛平安。</p> <p class="ql-block">佤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佤族乐器</p> <p class="ql-block">水槽</p> <p class="ql-block">撒拉房是佤族富有情意的房屋建筑,它的结构并不复杂,由4根大柱、1根中梁、几根压条构架。草片或瓦片覆顶,有的设围栏,有的不设围栏,四面通风,两根柱子之间搭设粗竹木条或木板,作坐凳之用。寨中的撒拉房是全寨人白天休息聊天的公共场所,是年轻人晚上约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传统手工艺作坊</p> <p class="ql-block">粮仓,佤语称“餻”, 是佤族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它一般都建盖在寨子的外围或周边,主要目的是一旦发生火灾,能把最重要的生活物资粮食保存下来,它是佤族人民防火和有备无患的一种举措。</p> <p class="ql-block">人头桩供放点</p> <p class="ql-block">翁丁佤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祭鬼神。佤族村寨都有一片神林,佤语称“公莫伟”,是佤族供奉社神和祭祀祖先的神秘之地。并把其中的一棵古老的大树作为寨神或树神的居所,逢年过节或全村有什么大事都要到那里搞祭祀活动,乞求鬼神保佑全村平安健康、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p> <p class="ql-block">祭祀台</p> <p class="ql-block">拉木鼓,佤语称“饹格”,是把木鼓树从山间拉回到村落的宗教祭祀活动。佤族把木鼓当作神器、 视为祖母。</p> <p class="ql-block">喷水消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