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通道的现代脉搏

老树花开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8日,一场罕见的大雪将塔什库尔干的清晨装点得如梦似幻。怀着对北国风光的无限向往,我们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目的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此行不仅是为了亲眼目睹“中巴友谊国门”的雄伟壮丽,更为了探寻那条连接阿富汗的神秘通道。沿着中巴友谊公路(G314),帕米尔高原的壮丽风光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巍然屹立,宛如“冰川之父”般守护着这片土地,而喀拉库里湖的冰面与雪山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蓝白交织的梦幻景象。</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车抵达红其拉甫口岸时,积雪已深至脚踝。这座海拔4733米的国门在风雪中更显庄严肃穆,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鲜红夺目,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圣与庄严。边检站的民警们冒着刺骨的严寒,疏导车辆,为旅客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办理手续,还贴心地准备了防滑链和应急工具。一位民警告诉我们,自2024年口岸实现全年开放以来,即便在冬季也能保障通行,但如此大雪仍属罕见。作为南方人,我们第一次触摸到零下十几度的雪粒,兴奋地在国门前抛雪合影。界碑旁,一位边防战士笔直伫立,帽檐积满雪花却纹丝不动。同行的导游感慨道:“这里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冬季最低温可达-40℃,他们才是真正的‘雪山卫士’。”</p> <p class="ql-block">透过纷飞的雪幕,远眺巴基斯坦方向的苏斯特口岸,中巴友谊公路如一条银蛇蜿蜒隐入群山。边检站内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中巴两地的天气预报,彰显着这条“一带一路”通道的现代脉搏。这条公路不仅连接着两国的经济与文化,更承载着友谊与合作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雪掩千年的丝路遗梦。午后,我们转战瓦罕走廊,这条东西长约400公里的狭长通道,曾是法显、玄奘踏足的古丝绸之路要冲,如今则是阿富汗与中国唯一的陆路连通处。积雪覆盖的谷地中,废弃的烽燧与岩画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商队驮马铃铛的往事。向导指着一处山口说:“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今天只剩风声与雪落。”瓦罕走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连接中亚与南亚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复兴与现代发展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