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山歌悠扬,又是一年“三月三”!为传承壮乡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东环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月三主题系列活动。东环孩童身着民族服饰在校园欢聚,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用童真点亮传统节日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砥砺三十载,墨韵谱新篇,三十春秋薪火相传,绘梦三十校庆。孩子们以“我爱东环”为主题,以自己的 独特视角创作,用绘画、书法、手工等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具有东环特色、风格、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爱学习、爱学校,增强自信、做的换人的自豪感和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了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等能力和本领。</p> <p class="ql-block">指尖技艺,展现了东环娃孩童“手作之美”,让传统文化传承“潮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操场上变身“民俗游乐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多项趣味盎然的特色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加油声与欢笑声将游园气氛推向高潮。</span></p> <p class="ql-block">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主题班会上,胡老师用生动的图文和视频绘声绘色的为孩子们讲解三月三的来历、节日习俗等丰富知识。</p> <p class="ql-block">“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p><p class="ql-block">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p><p class="ql-block">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p> <p class="ql-block">“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p> <p class="ql-block">五色用米饭的寓意: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节前,人们采来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壮人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相传,五色糯米饭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p> <p class="ql-block">三月三不仅是美食与游园的盛宴,更是扎根于心的文化自信。愿孩子们成为民族文化的“小火种〞,把壮乡之美传向远方!</p><p class="ql-block">当童真与古老习俗相遇,文化的种子便在心间悄然发芽。以节日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新时代少年的心中绽放永恒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