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间在献县:历史正名与今河间市的行政沿革考

红袖添香

<p class="ql-block">献县献王陵献王像</p> <p class="ql-block">  古河间是今河间市吗?河间国、河间郡、河间府是一个地方吗?许多本地人也傻傻分不清,我寽了半天大概总结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我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来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根据历史文献与考古研究,古河间的行政中心并非现今河北省河间市,而是位于其东南的献县。这一结论可从以下建置沿革及地理变迁中得到证实:</p><p class="ql-block"><b>一、献县名叫“河间”时期</b> </p><p class="ql-block">至战国中期,河间地区(西线安平、高阳大河故渎一带、北线至文安一带、南线衡水一带)已经出现了十多座城市,其最著名者为“乐成”。“乐成”置县大概在春秋后期或战国早期,渐渐地“乐成”(今献县)成为河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战国之际名城。 公元前284年—前283年间,赵国名将廉颇自齐国收复河间。约前246年前后,河间成为秦相国吕不韦封地(一说燕国割让河间数城、一说赵国割让河间数城)。约公元前238年,河间地区各城入秦,秦国设置“河间郡”,郡治乐成,是为献县名“河间”之正式开始,河间郡亦在秦前221年统一全国前进入秦帝国版图。关于秦于乐成置河间郡除出土秦封泥外,岳麓书院藏出土秦简亦见有“河间郡”之名,可证太史公所载不虚。</p> <p class="ql-block">战国早期·三晋古玺·乐成府</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乐成之印</p> <p class="ql-block">秦·河间尉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两汉时期:河间国核心在献县</b></p><p class="ql-block">1. 西汉初置河间国 </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封刘辟疆为河间王,首置河间国,治所设于乐成县(今献县河城街镇南)。汉武帝时复置河间国,汉景帝封刘德为河间献王。刘德因整理古籍、推崇儒术之功,谥号“献”,献县由此得名。东汉永元二年(90年)至建安末年(220年),河间国仍以乐成为中心,辖十一县,献县为政治文化核心。</p><p class="ql-block">2. 考古佐证 </p><p class="ql-block"> 献县现存37座汉代古墓群,规模居全国之首,包括刘德家族墓,印证其作为河间国都的地位。此外,“实事求是”一词源于班固对刘德的评价,进一步强化献县的文化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b>三、北魏至隋唐:行政中心北迁</b></p><p class="ql-block">1. 北魏行政区划调整 </p><p class="ql-block"> 北魏太和年间置瀛州,初置乐寿亭城,旋迁赵都军城(五胡筑)迁至赵都军城(今河间市区)。河间郡治所由乐成北移至武垣城(今河间市南10公里),标志行政重心北移。</p><p class="ql-block">2. 隋代更名与迁址 </p><p class="ql-block"> 隋开皇三年(583年),武垣县治迁至瀛州城(今河间市区);大业三年(607年)废瀛州,改武垣县为河间县,属河间郡。自此,“河间”之名正式定于今河间市。</p><p class="ql-block"><b>四、宋元明清:河间府与献县分野</b></p><p class="ql-block">1. 宋代建制升级 </p><p class="ql-block">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瀛州升为河间府,治所河间县(今河间市),辖境扩展。献县划归献州,脱离河间府直接管辖。</p><p class="ql-block">2. 明清枢纽地位 </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河间府为“京南第一府”,治所稳定于今河间市区,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献县则保留汉代墓群、单桥、毛公祠等遗迹,延续古河间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b>五、现代区划与历史定位</b></p><p class="ql-block">1. 献县的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献县作为古河间国核心,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献县汉墓群,以及“实事求是”文化源流,历史地位无可争议。</p><p class="ql-block">2. 河间市的行政沿革 </p><p class="ql-block"> 1990年河间撤县设市(县级),隶属沧州市。其名虽承袭古河间,但地理范围与汉代河间国无重叠,行政中心变迁完成历史更替。</p><p class="ql-block"><b>结论</b></p><p class="ql-block"> 古河间政治文化中心原在献县,北魏至隋唐因军事、地理因素北迁至现河间市。献县的历史遗存早于河间市千年,二者名称相近却代表不同时期的行政实体。研究“河间”须区分时代,避免混淆。此变迁既体现中国行政区划的流动性,亦展示地名文化的传承性。</p> <p class="ql-block">献县古单桥</p> <p class="ql-block">献县毛公墓毛公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