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母亲

镐手

清明,是祭奠亲人的日子。轻轻翻开母亲生前细心珍藏的相册,每一张照片都如同钥匙,打开记忆的闸门,母亲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更加清晰,那些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心头回放。 我的母亲何凤英,1944年2月(16岁)入党,1945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是众多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斗的老党员老干部之一。 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她荣获一枚党中央颁发的纪念章,这是她的无上荣光。 刚解放时,父母亲均在临沂地委工作。那时由于工作紧张繁重,没有办法照料孩子,只能将我和姐姐寄养在农村的老百姓家里。在百忙之中,他们特意抽空去了城里的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每当思念孩子时,这张照片便成了他们心灵的慰藉,被反复摩挲,细细端详。 1954年,父母亲作为南下干部,调到上海工作。从照片看得出来,在大城市工作,父母亲的着装、发型都不像在山东那样“土气”了。照片中,那位慈祥的老者是我的奶奶,她满脸皱纹,眼神中却透露出无尽的温柔。我们姐弟四人,都是在她的呵护下,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的。 1956年,父母亲调到西安工作,支援西北的开发与建设。1958年,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又从西安调到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茂名工作。照片是我们举家南迁时,途经武汉,在长江大桥拍的。那时的党员干部真是“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这张照片摄于1959年。母亲作为四局一公司工会的干部,到北京全总干校学习半年多,这是母亲和几位广东同去的学员在干校门口合影留念。我当时正值小学二年级的懵懂年纪,母亲从北京干校归来后,我满怀好奇地翻阅了她的作业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学习心得,老师的评语大多是‘甲’,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乙’,仿佛在诉说着母亲那段勤奋学习的日子。 这张全家照摄于1965年,站在我旁边的是我堂姐高继梅。 这张全家照摄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父亲因为是老八路,最早被解放,“三结合”进入茂名市革委会领导班子,摄影师在我家里拍的。我们全家的着装都很朴素,我也以穿工作服为荣耀。 父母亲在茂名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又称:五层楼)前合影,摄于20世纪70年代。 1983年,父亲母亲均已离休,父母亲选择在茂名安度晚年。 这张照片是20世纪90年代拍的。那时,老爸老妈相濡以沫几十年了。现在老了,仍相互搀扶着,在住所大院里散步。 2013年,父亲病故,我和妻子陪母亲回老家送父亲落叶归根。我们在当年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门前留影,以纪念这一段难忘的旅程。 在旧址的大院里,母亲在解说员带领下,参观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这里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山东人民和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重要成果。参观让母亲又回想起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战斗生活。<div> </div> 2018年,母亲参加了茂名市总工会组织的离退休人员游览茂名露天矿好心湖生态园活动,高兴地与同行人员合影。 2022年,我自驾车带母亲及家人游览了茂名水东湾的海湾公园,看茂名发展的新面貌。 2024年春节前,茂名市总工会领导到家中慰问母亲,送来了党和政府对老党员老干部的关怀。 2025年春节前夕,阳光明媚,我在自家宽敞的阳台上为母亲布置了一个拍照的小场景。深知母亲对花的钟爱,我特地挑选了两盆娇艳欲滴的火红鲜花,放置在母亲身旁,为这温馨时刻增添一抹亮色。这张照片成了母亲留给我们的最后最美的纪念。 之后没多久,母亲因心脏病突发引起中风,救治无效离世。<br> 母亲将我们四个子女带到人世间,她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培育了我们良好的品德,让我们健健康康和和睦睦地生活。母亲,我们怀念你!永远牢记你的恩德!<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结束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