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之旅(上)

米兰

<p class="ql-block">  泉州由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近年来旅游热地。我们结束厦门之旅后往北来到泉州。中午到达已经开始下雨,但阻挡不了我们寻古步伐,第一站来到关岳庙。泉州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始建于宋代,明代称“关王庙”,清代称“关帝庙”,是泉州朔望行香,春秋两祭的“武圣”专庙。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改称为“关岳庙”,自明、清、民国以来多次重修。关岳庙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也是闽南地区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分灵遍及台、港、澳和东南亚,是海内外人士谒祖朝拜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整座建筑装饰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前来敬香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手持高香虔诚跪拜,有人排队等待着上香祈福,即便是天气不佳,也有撑伞的信众穿梭其间,足见这里香火之鼎盛,信仰之深厚。</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天后宫,我们乘小白车前往。特别是下雨天,“小白车”就像灵动的城市精灵。细密雨丝中,它穿梭于古巷与街头,随时停靠,为旅人遮风挡雨。不用在湿漉漉的路上久等,也无需担忧雨水打湿衣衫,轻松就能直达想去的地方,从古老的寺庙到飘香的小吃街,让雨中的泉州之行,多了一份便捷与温暖 。不论远近2元车费真是太亲民了!</p>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戏台、正殿、寝殿、梳妆楼。其中,山门为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p> <p class="ql-block">  作为妈祖信仰文化的物质载体,泉州天后宫见证了妈祖信仰的发展和传播,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联结海峡两岸人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到开元寺,雨越下越大,可以用暴雨来形容,我们在亭子躲雨,只能在雨偏小时去看看寺内各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般寺庙建在环境幽静的山上或山脚,但开元寺位于泉州老城区最繁华的西街边,真是一边是烟火、一边是香火,仅以紫云屏作为隔断,据说建设时有紫云笼罩这就是紫云屏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进去第一座建筑是山门(天王殿),大殿内有两尊金刚像哼哈二将,不是四尊,这也是唐代的规制,殿堂未拍照。</p> <p class="ql-block">勑大開元萬壽禅寺这个匾为怱必列元代赐名</p> <p class="ql-block">  这为大雄宝殿,规模宏大:面阔九开间,面积1388平方米,属于中国古建筑里最高形制,通高20米,全殿立柱86根,号称“百柱殿”。 风格独特: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屋顶采用无梁藻井结构,如意斗拱复杂奇巧,殿前有方形大平台“月台”。</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与开元寺缘份深厚。创办律学苑:1933年,弘一法师在开元寺尊胜院倡办南山律学苑,还同十多位学者一起研究律学,并撰写楹联。居住弘法:1934年,弘一法师在开元寺尊胜院居住数月以弘扬律法,当时开元寺作为闽南重要佛教场所,为其提供了良好弘法环境。并在其间留下多处墨宝。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师写下绝笔“悲欣交集”,虽然他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但开元寺是其长期停留、弘法之地,人们也在此纪念他。如今开元寺内的弘一法师纪念馆及相关遗迹,吸引众人前来感受大师精神魅力。</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塔又名镇国塔,东西两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它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 年)初为五层木塔。宋天禧时改建成十三级,绍兴二十五年因火灾被烧毁,淳熙十二年重建,宝庆三年复毁,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改建为石塔。,历经多次修缮,造型雄伟,工艺精湛,东塔须弥座雕刻以释迦牟尼佛传故事为主,包含佛传图40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建筑价值。</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916年初为五层木塔,1155年遭大火烧毁后,1189年重建改为砖塔。绍定元年(1228 年)改成石结构,历时 9 年,于嘉熙元年(1237 年)建成五层石塔。高44.06米,五层八角楼阁式 ,石雕有特色,须弥座束腰部分石刻为花草禽兽等,有双龙戏珠、双狮戏球、祥花瑞草等 48 幅浮雕 。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塔是泉州的重要象征和文化名片。它们承载着泉州千年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也展现了高超建筑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雄宝殿在做佛事,不能进入殿内,宝殿内的石柱、桁梁接合处的24尊妙音鸟,只能在窗户缕空处瞧一眼,不能近距离细品。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室外的宝贝不能细看,只能留点遗憾了!这也真如人生,人生本就如月有阴晴,圆满难觅,遗憾如影随形,是生活底色!</p> <p class="ql-block">  从开元寺岀来,就来到西街。先打卡泉州钟楼,由于对西安的钟楼印象深刻,当望到泉州钟楼是与我想像中的相差甚远,与西安钟楼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泉州钟楼位于泉州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 。始建于1934年,1935年完工,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 。钟楼通体白色,上部有圆形时钟、风向标、指南针 ,具浓厚西洋风格,是泉州古城重要标志与交通建筑。</p> <p class="ql-block">  通过钟楼来到西街,西街是唐朝开元年间列屋成街,至今已有超过1300年历史。唐朝末年因拓城延伸,五代南唐时西城门迁移,西街路线基本定型,1923年拓改马路后逐渐形成现状。</p> <p class="ql-block">  古厝洋楼林立:除了文物古迹,西街上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以及近现代骑楼洋楼,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承载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  传统小吃众多,美食店铺云集:这里有众多老字号店铺和网红美食店,如侯阿婆·烧肉粽、斯丹姜母鸭等,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味蕾的美食。</p>

泉州

开元寺

钟楼

弘一法师

西街

关岳庙

五层

建筑

山门

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