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闻已久的“双休”本周终于落地,当双休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地让双休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于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往的高中生活,早出晚归、日夜苦读成为常态,繁重的课业让不少学生身心俱疲。如今,双休让他们有了更多时间休息、放松,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如阅读一本好书、参加体育活动、发展个人爱好。这不仅能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周末不再被托管占据,但学生要给周末两天做一个具体可行的时间规划。比如①完成周末作业;②对过去一周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和提高;③整理错题本并解决部分问题;④通过对新课的预习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新课,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再好的计划也要得到执行才有效果,所以提升自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学会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平衡兴趣和压力。学习中思路停滞了,困倦不堪了,就歇一歇,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打一会儿球,跑一跑步。特别需要警惕“报复性熬夜/玩手机”,建议合理规划并管理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家长和老师最为忌讳的是,一到双休,同学们过度沉迷游戏、短视频或社交软件,一玩就是几小时甚至通宵,在家睡眠休息时间比学校还少。等返校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瞌睡连天,无精打采。这样的后果就是大脑长期处于被动娱乐状态,专注力下降,作息紊乱,甚至产生“周末放纵,周一崩溃”的恶性循环。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于家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双休,家长的态度则呈现出两极分化。部分家长忧心忡忡,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他们担心双休会减少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担忧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依赖和对孩子未来的深切期望。然而,另一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样重要。他们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孩子合理规划双休时间,鼓励孩子在学习之余参与社会实践、拓展视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尊重孩子对双休的自主规划,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他们才会更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亲子关系也会在这份尊重中愈发紧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用心陪伴孩子,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运动,一起看电影,甚至可以来次短途旅行,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当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切忌命令式和批评式的语气,要合理引导,尤其要避免因学习问题引发矛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双休日都要工作的家长,尽量调整工作,毕竟孩子才是自己毕生的事业,也可以考虑和家人们共同分担,还可以探索社区图书馆、孩子们的小组合作等等,切忌盲目参加“补课”,将孩子“一丢了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休的价值在于“修复+超越”——既需要恢复精力,也要通过针对性学习拉开与他人的差距。避免非黑即白(要么彻底躺平,要么疯狂内卷),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才是长久之道。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蓄力! 劳逸结合,才能学得更有效率,更有后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休既然来了,我们唯有主动适应主动求变,抢占先机,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全面发展意识、能力素养意识,使其能够发展兴趣、锻炼体魄、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