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15日上午,坐建水19路旅游专线至团山游客集散中心公交站(约1小时车程),门票35元。</p> <p class="ql-block"> 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p> <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间,张氏族人自江西移居至此地,与当地彝族和睦相处,随后形成了以张姓为主的典型汉族移民与土著彝族结合而成的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个旧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现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民居14处、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占地面积1838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其空间布局灵活多样,平面布局丰富多彩,包含有三合院、四合院、三间六耳下花厅等组合体,涵盖了合院式民居的精华,各式民居建筑精美的门楼及精湛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工艺凸现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高高悬挂的芭蕉</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是团山民居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水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民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祠堂、书房、绣楼等建筑组成,共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p> <p class="ql-block"> 推开一扇门,仿佛跌进了旧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装饰艺术随处可见,题材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工艺精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大门旁边的角落里布着枪眼防御。</p> <p class="ql-block"> 书画彩绘也是团山民居的点睛之笔,书法作品笔锋刚劲,绘画作品构图严谨,它们与建筑交相辉映,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p><p class="ql-block"> 团山村民居建筑中有书法作品2977幅,绘画作品2617幅,书体全面,画风劲朗,内容丰富,构图严谨,简练活泼,布局不拘。</p> <p class="ql-block"> 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氏宗祠是张氏族人议事和定期祭祖的场所,也是联系族人的纽带。宗祠里篆刻的张家古训:莫言人短、莫道己长,施恩勿讲、受恩不忘。</p> <p class="ql-block"> 张氏家族以“百忍”为安身立命之本,教导子孙后代要勤奋好学、和睦相处等, 对培养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老房子大多依然由原屋主后代居住着,摆个小摊,卖点工艺品,饮料食品等,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似乎所有小猫看见我就粘人</p> <p class="ql-block"> 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它们或藏身于柱梁枋拱,或镶嵌在门窗隔板,或装点着石缸柱础,题材丰富,花鸟虫鱼、神话传说皆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这些木刻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传递着先人的智慧。每一刀一凿,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北寨门又称锁翠楼,为三层楼牌式单孔拱形大门结构,建筑造型独特,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楼上设有瞭望哨和射击孔,具有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 北寨门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苍翠,景色宜人,“锁翠楼”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1890年种下的大榕树,在北寨门广场边,树高约20米,树冠直径约30米,树干粗壮,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p> <p class="ql-block"> 云上乡愁书院就在北寨门旁,在清代,这里是村民烧香拜佛之地,到了民国时期,张氏族人商议后在庙内开办小学和初中。深厚的历史沉淀,为如今书院的建设奠定了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 书院不大,设有书籍展示、休闲阅读、党建图书角和茶饮等多个功能区域,显眼位置摆放着建水特色图书及当地本土作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标语,仿佛时光穿越了。</p> <p class="ql-block">老树下打牌的村民们</p> <p class="ql-block"> 云南的卫生间都是这样的标配,干净又美丽。</p> <p class="ql-block">泥墙,青石板,老人与狗,光影交织着,闲适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摆摊的老人与游客目光对视</p> <p class="ql-block">老人从附近山上捡来的贝壳化石</p> <p class="ql-block"> 皇恩府,始建于光绪末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房屋建盖者张树元之母“扶孤成立,子孙济济,五世同堂”,深受村民敬重,被光绪皇帝封为安人,准建立“节孝坊”并赐“皇恩旌表”匾悬于大门之上,于是为院落起名“皇恩府”。</p> <p class="ql-block"> 秀才府由大门、二进院和左右配楼组成,分为“东园”“西园”。这种布局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秩序井然的特点,又通过东西园的划分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p> <p class="ql-block"> 秀才府的屋主张桂金、张桂明早年参加临安府学考试,分获贡生、庠生,被村民称为“大秀才”“二秀才”。后来他们弃儒经商,经营矿业,组织“天吉昌”商号,获利颇丰后回乡建房。秀才府不仅是他们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滇南地区的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建水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迁。</p> <p class="ql-block"> 司马第位于云南建水团山村,是唯一不属于张氏家族的传统民居。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20间,为二进院落,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组成。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先祖有儒士身份和司马官衔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最后从东寨门出。</p> <p class="ql-block"> 东寨门位于团山村东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采用二层阁楼式三间单门洞拱形大门形式。屋顶为悬挂山顶,梁架为穿枋式梁架,每条屋脊翘角都有龙形螭。</p><p class="ql-block"> 东寨门处于整个团山民居群的对外交通要冲,起着天然屏障的防御功用,门楼上还设有枪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 <p class="ql-block"> 团山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批准为世界100个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对象之一,为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之一。2006年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世界纪念性保护基金会认为:“这里的建筑物有着端庄的外表,装饰着价值极高的优雅精致的木雕花格窗户,雕镂精细的木、石、砖各种浮雕,并有非常美丽的彩绘装饰,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珍贵遗产的典范”。于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