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八井纪念碑

巧克力

<p class="ql-block">  东经118.524度、北纬37.488度,华八井昂首望天。其实,它还有一个更近的位置。将双手放在胸膛左上方,会听到心潮澎湃的声音——华八井,就矗立在每个人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64年来,华八井汇聚了无数胜利人仰望的目光。这口井承载的胜利精神、红色情怀一直照亮、鼓舞着我们。每年四月,我们都从这里再出发,奔赴新的征程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吗?华八井纪念碑是1991年4月15日建成的,当时是为了庆祝胜利油田发现三十周年,而且纪念碑完全由咱们胜利的职工自己设计、自己建造。</p><p class="ql-block"> 这张1990年12月的纪念碑设计图纸,由胜利油田设计院土建室的王华民亲手绘制。当年,这座纪念碑的施工者是油建三公司三大队的职工。浮雕图样由油田文化馆工作人员绘制,华八井的文字简介由地质院科研人员撰写。</p><p class="ql-block"> 今年87岁的王华民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67年和爱人一起响应号召来到胜利油田,作为胜利油田设计院最早的一批工程师,至今对当年设计纪念碑的过程历历在目。(王华民: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大庆油田设计院。1967年调到胜利油田设计院,1983年在油田职工大学教建筑学课,1988年后回到胜利油田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王华民(原胜利油田设计院土建室职工)回忆道:“我是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和爱人是同班同学。毕业后我们两个都分配到大庆。1967年来到胜利油田,当时在油建的一个设计室工作。这个设计室就服务于油田的一些土建工程设计,画设计图。油田成立设计院后,作为设计院第一批人,我当时是在四室,也就是土建室。”</p><p class="ql-block"> 1990年局里下达了要设计华八井纪念碑的任务。设计院就交给王华民设计,他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设计。</p><p class="ql-block"> 王华民说,当时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我想地址在胜华路现在叫西二路的西侧,有些偏僻,而且就那么一个小地方,不能搞太庞大,对我来说就想搞一个很美的建筑。因为当时不锈钢的材料很时髦,我就设计了一个不锈钢的材料做中间的立柱。中间一个‘8’字为什么这么设计?因为它在立柱中间,像是个 ‘H’。‘H’就是华八井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中间那个‘8’正好像钻井架的二层平台。架子下面加上腿,就像是脚踏实地站在大地上,这都是我的自己的思考。下面的基座是圆的,就是因为钻井平台是圆的,你搞个方的它就‘旋转’不起来。走上去的台阶、旁边扶手都是按照是当时的流行的建筑设计的。刚开始我就画效果图,都是用手工,那时没有电脑。我就是参照学报上看到的一些建筑物,感觉从比例到高度都很漂亮,又有艺术感。”</p><p class="ql-block"> 设计图纸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这背后凝聚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除了离不开王华民扎实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文艺气质以及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更与他对这片土地的挚爱紧密相关。作为胜利人中的普通一员,他把心中的火热全部融入了设计构思之中。</p><p class="ql-block"> 采访中,王华民回忆道,当年许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选择去大城市,这样对建筑设计来说更有用武之地。他和妻子却自告奋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大庆到胜利,从设计冬暖夏凉、简陋实用的干打垒开始,再到后来设计二层楼,设计更现代化的公园、会场、高楼,他们用纸笔描绘和见证着油田的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 王华民告诉记者:“要不是来油田,我们俩就留在北京了。同学中只有我和我爱人来到这里。我对东营非常热爱,虽然我家人都在北京。我觉得这个地方非常美,主要是这是我们亲手建设起来的。以前设计院人手不够。尤其是建筑师,大学生毕业来到这一看,人家立即回去了,不待了。但是光靠我们几个老设计人员怎么支撑这么大一摊子工作?后来油田有了职工大学,我调过去当老师,许多二级单位的建筑设计人才都是我的学生。88年我又回到设计院了,回去之后不久就设计了华八井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图纸画好后,油建三公司三大队施工的华8井纪念碑工程于1991年1月6日开工。整个施工多半是在冬季进行的,给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搅拌水泥用水需加温、加防冻剂和早强剂。施工中,多次遇寒流袭击,雨雪交加。职工们顶风冒寒,按照倒排计划运行,严把质量关,作为优质工程控制。</p><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的纪念碑美观、 庄重、巍峨,整体为“圆座方台”造型,高12.9米,分台座、碑座和碑身三部分。台座共分两层,采用同心圆造型,代表了钻机转盘的形象。台阶设计采用“四向八级”形式,寓意“四平八稳”。整体像一座巍巍矗立的钻井井架。碑座及碑身高11.94米,寓意华八井在当年钻探时,钻至井深1194米取心发现油砂。碑座正面镌刻着康世恩老部长的题词“华北油区第一口发现井——华八井”。背面镌刻碑文。碑身为两道高高挺立的不锈钢色面立柱,整体造型为“H”,在高处镶嵌红色铝质阿拉伯数字“8”。整个碑身既蕴含了抽象的钻井井架造型,也意寓“华八”井。</p><p class="ql-block"> 1991年4月16日的《胜利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纪念碑落成的盛况。文中写道:“4月15日下午,管理局在华8井隆重举行胜利油田发现井纪念碑揭幕典礼。华8井井场彩旗飘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欢乐喜庆气象。华8井抽油机身戴大红花,在鲜艳的巨幅标语辉映下,显得更加秀丽端庄。红绸覆裹的纪念碑前,桌子上放着一瓶华8井油样,更是令人抚今忆昔,情思无限。15时15分,陆人杰同志和原胜利油田党委书记陈宾同志在鞭炮和锣声中,郑重地为纪念碑揭幕。”</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华八井纪念碑成为胜利人心目中最特别的精神图腾。无数人来到这里,重温初心、激发力量。</p><p class="ql-block"> 王华民说:“从整体来说我非常满意。就是它从整个比例、高度,还是很漂亮一个建筑。建成之后,外边的亲戚朋友来东营我就带他们去看一看。那时都是用手工画,现在全是计算机画图。后来我们班同学出了一本建筑作品集,把各自设计的代表作照片编入留念。我就把华八井纪念碑的照片放在里面。”</p><p class="ql-block"> 2011年4月,在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之际,油田又对纪念碑进行了修缮。2018年,油田党委把4月16日确定为胜利油田优良传统教育日。2020年12月,华八井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今年,突出历史再现、艺术呈现和现场体验,油田党委对华八井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p><p class="ql-block">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第一次用9毫米的油嘴试油求产,获日产原油8.1吨的工业油流。自此,华8井作为胜利油田以至整个华北油区的发现井,连同1961年4月16日喜喷油流这个闪光的日子,一并载入共和国的石油工业编年史。</p><p class="ql-block"> 从华八井再出发!今天的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石油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再出发!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四月,让我们从华八井纪念碑汲取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乘势而上、攻坚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