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路黄花觅仙踪

舟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一帮在党四十年以上的资深热血青年从秦北麓驱车银昆高速(G85),过天台山连续大隧道、攀当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前往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华阳古镇。当车游在国家中央公园--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那是怎样的一路春风、心旷神怡,满目滴翠!当车驶入汉中盆地,眼前豁然开朗,大片大片耀眼金黄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殊不知,这片花海早已镶嵌在远山的近黛中和近处的白墙红瓦里。此刻的乾坤方圆里,仿佛早已展开了一幅中国画的山水大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圈3月23日最佳评论当属微友梅花“走红路、赏黄花”的经典之句。忽有心得,不妨借此佳句,谨作本文之题目岂不妙哉。这里,大唐长老要悄悄的告诉各位看官:说白了,“走红路”就是重温鄂豫陕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艰苦卓绝的历史;“赏黄花”就是春游两汉三国最美洋县的油菜花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的旧址位于汉中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1935年3月8日部队从鄂豫苏区转移途经驻扎在这里,司令部则设在村中的余家大院。这里,一时成了华阳苏区军事政治的中心。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徐海东的带领下,在洋县与国民党陕西守备二旅匪军激战,取得了石塔河战斗胜利,当天下午就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建立了华阳街、红石窑等七个红色乡政权。后又根据中央的指示,继续长征,经川北过甘肃到达陕北。红二十五军是红军五路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队伍,也是唯一一支经过长征不弱更强的队伍,更是一支一次拿出五千大洋支援中央红军的队伍。为此,毛主席评论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海东大将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饱饭吃”、“穷人要想有饭吃、有衣穿,只有参加红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华阳镇红石窑村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出行,过个把小时,便来到龙泉村。这里是“东方宝石”-朱鹮羽翼掠过金黄绸缎的地方,不仅是朱鹮的原生地,也是朱鹮最后的桃花源。清晨薄雾中,它掠过油菜花海,浅色粉翼在金黄底色上勾勒出水墨丹青。两千多年《诗经》中“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韵律又曾响起。在这里,游人们破晓守候朱鹮晨舞,午后体验蔡伦古法造纸,黄昏漫步华阳古镇,午子仙毫与土猪腊肉共同织就一缕食光……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春天的画卷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月,中国最美花海织就在汉人老家的汉中。这里是秦岭南麓、丘陵盆地交错、空气湿润、土地肥沃。连绵数百里的花海至东向西从洋县到城固、西乡、南郑、汉台、勉县自由自在地欣然怒放。犹如金色的海洋和黄金铺满的大地。它不啻就是上天为人们呈现的一年一度汉中最美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尽的农家沉浸在花海之中、看到了不尽的山色衬托于花海之中,看到了不尽人们欢乐在花海之中。小文至此,大唐长老冒昧地一仿北宋诗人王观的诗句“若到汉中赶上花,千万与花住”……献给此刻没到过汉中花海的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