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之危(7)-【赤尾噪鹛】

悦鸟鸣娴

<h5> <font color="#ff8a00"> 在有“鹛类王国”之称的高黎贡山,赤尾噪鹛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矛盾的存在。<br></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你说它难得一见吧,可是走进百花岭的每一个观鸟点,你几乎都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响亮刺耳的叫声,看到它们三五成群的在水塘边蹦蹦跳跳、嬉戏沐浴,它们绝对是百花岭的“菜鸟”。</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但你千万不要被这表面的“繁盛”所迷惑,资深的观鸟人都知道,十多年前,赤尾噪鹛是“神鸟”一般的存在,即使有当地人的引领,在高黎贡山漫山遍野的寻找,也不一定能看到赤尾噪鹛的身影,直到十多年前,人们在百花岭发现了它们的鸟道并在其附近建立了观察点,方便人们观鸟、拍鸟,赤尾噪鹛才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为百花岭常见的“菜鸟”。</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无论是“神鸟”还是“菜鸟”,赤尾噪鹛都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矛盾的生态习性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暗灰色的体羽沉稳而内敛、神秘而低调,正符合它“神鸟”的调性;由头顶至后颈的红棕色,既有红色的热烈,又有棕色的稳重;而鲜红的两翼和尾羽,更烘托出小鸟的明艳与活力,赤尾噪鹛,就是以这样一种内外兼修的形象与气质,如春日里的鲜花,在鸟语花香的百花岭争奇斗艳、热烈绽放。</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见到赤尾噪鹛,你要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你会听到赤尾噪鹛与那么多的小鸟合奏“百鸟和鸣”,百花岭的丛林因它们的合奏而从早到晚,喧嚣热闹,直至夜幕降临,才会渐渐安静下来。</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总会欣赏到赤尾噪鹛喧闹的舞蹈表演,它们抽动着红尾,扑扇着绯红的双翅,炫耀着独创的舞姿,好像很大胆、热烈、很奔放,可有时又很羞涩、很胆怯、很警惕,稍有动静,就会迅疾的躲藏进浓密的灌丛内,只闻其声不见其影。</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或静或动,或明或暗,或高调或低调,或外露或内敛,赤尾噪鹛就是以这样一种矛盾的形态和习性,踟蹰在高黎贡的碧水青山、密林深处。</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据专家们介绍,自1874年戴维神父为这种小鸟命名以来,赤尾噪鹛一直被描述为极罕见或稀有物种,相关报道也揭示出该鸟在野外的高稀缺性。在中国,赤尾噪鹛种群数量稀少(约有100-10,000繁殖对,Brazil2009),是稀有的留鸟。</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因此,即使在百花岭,我们也不应以“菜鸟”待之,还是以一种幸运、欣喜、愉悦的心情,去欣赏、去感悟它带给我们的飞羽的轨迹与留痕吧。</font><br></h5> <h5><p> <font color="#333333"> 赤尾噪鹛(英文名:Red-tailed Laughingthrush,学名:Trochalopteron milnei)中型鸟类,体长24~28厘米。稀有的留鸟,全球性近危种。<br>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带,冬季也下到山脚和沟谷等低海拔地区。<br> 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种类主要有土蚕、蝉幼虫、甲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br>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树上。<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font></p><p>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II级(2021.02.05))<font color="#333333">。 <br> </font></p></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