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古城

寒梅若华•窑洞逐梦人

<p class="ql-block"> 初进古城</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似乎是不可逆的定律,初次进城,是一段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那段心路历程的艰难,以及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不仅深深刺痛了我,也将永远激励着我。</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城,是在1988年初秋,我与古城不期而遇,那也是一个迷茫少女第一次徒步进城,不仅让我一步步丈量了乡村与县城之间的距离,也让我领略了从土路到石子路再到石板路长途跋涉的艰辛,更让我意识到乡村的愚昧落后和城市的先进文明。</p><p class="ql-block"> 一个红日中天的正午,母亲向往常一样在院子里绕着圆圈“呼呼”地推着石磨,家里的鸡妈妈领着一群小鸡围在石磨下争着抢着啄食被风撒落的玉米粒,时不时被母亲呼踏而来的脚步惊扰的“咯咯”叫着四散开去……突然间,母亲却摇摇晃晃起来,随之倒地不起,鸡妈妈伸长脖子“咕咕”地惊啸起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鸡娃娃们惊慌失措纷纷聚拢鸡妈妈的翅膀底下……我六神无主只能</span>把正在地里劳作的父亲和哥哥都喊回家里,邻居也纷纷赶来,都说母亲太累,扶到炕上好好休息。第二天依然叫不醒,乡亲们便纷纷扰扰说母亲中了邪,教我在石磨上点了三炷香,烧了黄表纸化了水,喂母亲喝下去依然不管用,我才慌忙跑去请来前村的赤脚医生。用手掐、用针扎,在强烈的刺激下母亲偶尔还能微微睁眼看一下,再无任何反应。赤脚医生说,倘若二十四小时后仍然不醒,就要送大医院,不然恐怕会成为植物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可真是“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天一夜之</span>后,家族里的人都来出谋划策,最终母亲被安排躺在绳索织成的网上,被手扶拖拉机送往40公里外的县医院。</p><p class="ql-block"> 我留在家里心急如焚,可是五天过去了,依然杳无音信,我十分思念也倍加担忧起来。等礼拜六弟弟放学回来,便约好先睡一觉(家里没有钟表)听鸡叫就起床,借着月光循着羊肠小路战战兢兢地翻过一座十五里大山,到了姬岔乡;月亮下班了,天灰蒙蒙的,踩着石子路,转了三个绳括揽路又翻过一座略微扁平的二十里大山,到了桃镇,鞋底已经磨损到能明显感觉到脚下石子的疙顶疙瘩,天空终于露出了鱼肚白;踏着石子路又翻过一座十里小山,脚底下已经火烧火燎磨出了血泡,一仰头看到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民居之一的姜氏庄园犹抱琵琶半遮面如壁画一般悬挂在青石砌就的墙壁上只露出半张脸儿,这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建筑,极富陕北传统风格。天渐渐亮了,我们依然忙着赶路,路人听了我们的故事,都劝我们放慢脚步,说探视完母亲之后一定能够赶黑回家。也许是孝心感动了进城拉碳的拖拉机师傅,好心捎带一程,伴随着“突突”的柴油机声上了通往县城的川路。</p><p class="ql-block"> 路边的河水渐变渐宽,路边的风景如画卷般缓缓展开,郁郁葱葱的柳树和梧桐树与河道边绿植叠加的山峰交相辉映,让我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当看到窑洞东一排西一排,左一套右一套,四合院高一层低一层,依山傍水的人家错落有致,且越来越密集时,拖拉机已穿过石板铺就的东街,师傅刹住车,手往横担在河道之上的大桥一指说:“孩咪快下车,穿过南关大桥直走,就到县医院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我们的米脂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是一座文化名城。难怪四周店铺门口的台级和民居街畔的石头,每一块都斑斑驳驳,古韵悠长。漫步在那青石板铺就的看似杂乱无章却如同草书一般有序的老街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份厚重的文化底蕴之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桥亦由青石砌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坚固挺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古老的县城,整个古城便慢慢苏醒过来。街边的早点铺开始忙碌起来,热气腾腾的饸烙、香脆可口的炉馍,还有那用传统土炉子制作的油旋、肉夹馍,荞麦碗托、羊杂碎和豆和腐脑,每一种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也是县城独有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沿着青石板走上大桥,两旁是卖布匹和手工艺的小商贩,桥头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有卖粮油布匹和旧衣服的,也有地道的小吃摊,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我和弟弟两人身无分文,只能咽着口水。</span></p><p class="ql-block"> 姐弟俩如同梦游一般,迷迷糊糊穿过南关桥,似乎身边的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漫步在这斑驳不齐,边缘高低不平石板铺就的小巷里,仿佛穿越了时空……暮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斌丞图书馆”五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灰蒙蒙的砖墙上,隔着围墙的缝隙往里望:足足有三四层小洋楼的模样,金色的阳光洒在米黄色的图书馆上,更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行走,一边四下张望,小巷两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砖黛瓦的老窑洞和四合院一排排错落有致,屋檐上覆盖着蒿草,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原来县医院也是一排排窑洞,大门口停放着上海永久、飞鸽和红旗牌自行车,有撑着篷布收费照看自行车的阿姨,也有修车和提供打气管的师傅;还有经营小米汤和麻汤饭的摊位,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进医院第一排窑洞寻问便得知,母亲突发脑溢血,本该急救静养,然在家躺了两天又经拖拉机一路颠簸翻山越岭几十里路而来,抢救五天人财两失……这可真是山明水静夜来霜,姐弟二人泪汪汪,只能饿着肚子,怀着悲伤原路返回……</span></p><p class="ql-block"> 尽管当年徒步古城的我,只是一个失学又丧母的失意少年,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尊重文化的种子。那次进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城市先进与文明的魅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科学知识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米脂窑洞古城,始建于北宋初年,融合宋元明清及民国建筑特色,形成三套古城格局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丰富历史变迁与民俗风情。是一座逾越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以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主骨架,儒学巷、石坡和寺口巷等十三条小巷分布于大街两侧,构成形若凤凰单展翅的“两山围三水、四街串古韵”的整体格局。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誉古城为“中华民族之魂宝”。</span>如今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古城旧貌换新颜,十三条石板铺就的小巷都变成了平整的青石板路,古城东西南北高楼林立、宽畅的马路四通八达,火车站迎来更多的中外游客。最近又增加了9辆新能源公交车方便城乡旅游出行,商旅如云。如今的街道上,店铺层出不穷,既有传统的米脂小吃,也有现代的文创店铺,古今交融,别有一番风味。与大城市相比,米脂城少了些脂粉气,多了些皮肤自然白皙、晶莹剔透或白里透红容貌姣好的女子,传言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就是出生在米脂地。米脂女人之所以美,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期食用本地盛产的小米不无关系,自然也就多了</span>几分烟火气,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美感。当提及米脂时,除了旅游业外,“小米”也是备受瞩目的特色之一。米脂被赋予“美人县”之称,而“米脂婆姨”这个称呼早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当然,看“米脂婆姨”不仅看她的外表,还要看她的内涵。如今,我的女儿是一名医生,每天坚持下乡为父老乡亲送药看病。而我由于文化低,学不了其它,只能学文创业余写作。米脂县,又被称为“古银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千年古县,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窑洞古城的古迹还有北大街的柔远门,盘龙山古建筑群(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行宫)等,一般来米脂的游客,参观气势雄伟壮观的闯王李自成行宫,是头条。李自成行宫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修建的行宫,始建于1643年。行宫依山而建,气势雄伟,主要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等建筑组成,是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米脂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行宫内名胜古迹及英雄史迹展数不胜数,不仅保留了历史的记忆,更揉入现代生活的气息。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也能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本真。当无意中看到我一个小学文化人的拙作《温暖窑洞我的家》一书居然也陈列“米脂婆姨作品”展柜时,我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窑洞古城的“米脂的婆姨”而骄傲。我会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一路前行,去学习去领悟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去书写黄土高原窑洞居民更精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刘美华:七零后,陕西米脂人, 网名寒梅若华。出身清贫,小学文化。中国乡土诗协•延安分会、榆林市作协、榆阳区作协、榆阳区诗词学会、米脂县作协会员。文字散见《延安文学》《榆林新青年》《榆阳诗文》《文化绥德》《绥德老龄》《红石峡》《米》刊;《腾飞文苑》《中国乡村杂志》《三秦文学》等网络平台。</p><p class="ql-block">出版个人文集《温暖窑洞我的家》1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