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七十年 跨越白金婚

不败之地

<p class="ql-block">在丰富多彩的婚姻文化中,人们常以珍贵材质为不同婚龄赋予美好称谓,如“银婚”“金婚”“钻石婚”等,以此纪念携手走过的岁月。其中,婚龄达七十载的“白金婚”,被公认为婚姻纪念中最高级别的美称,在中国、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都享有这一雅称。</p><p class="ql-block">“白金婚”之名,源于白金这一天然白色贵金属的独特属性。白金不仅色泽典雅,更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与卓越的抗腐蚀能力著称,历经时间侵蚀依然光泽如新、坚韧不摧。正是这些特质,使其成为七十年婚姻生活的完美象征——寓意一段感情在漫长岁月中始终如一,抵住了生活的风霜洗礼,依然纯粹而坚定。</p><p class="ql-block">此外,白金的稀有与恒久,也呼应了七十年婚姻的珍贵与不凡。能够携手共度如此漫长的时光,既需要命运的安排,更离不开夫妻双方始终如一的包容、付出与坚守。这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姻缘,承载了彼此的青春与白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家族的延续,是感情世界中真正“历久弥新”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因此,“白金婚”不仅是一个名称,更是一份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最高礼赞,象征着那些用一生兑现承诺的夫妻所共同铸就的、如白金般永恒的情感传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i>注:该表来自网络</i></b></p> <p class="ql-block">结婚是人生中极为郑重而美好的一幕。为了不让岁月冲淡这份珍贵的记忆,世界许多民族都有在重要婚龄节点举行纪念活动的传统,例如象征坚韧的银婚(25年)、代表坚定的金婚(50年),以及象征永恒的钻石婚(60年)等。</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整十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婚龄纪念日,人们常通过亲朋欢聚的宴会、重温二人世界的浪漫旅行、创作或定制诗文书画、录制感恩视频等多种方式,共同回顾携手走过的风雨历程,让爱与承诺在仪式中再次被点亮,也为未来的相伴注入新的温暖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汾阳杏花西堡村,生活着一对备受乡邻敬重的“白金婚”夫妇——张嘉亮与马淑贞。二老自青丝结缡,至白首相依,已携手走过超过七十载漫漫岁月。他们的婚姻如白金般坚韧恒久,用一生的相守,默默诠释着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与承诺。</p> <p class="ql-block">张嘉亮先生生于1934年,是一位拥有五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曾获颁首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青年时投身军旅,后又转为工人,至1962年响应国家“六二压”号召,毅然返乡务农。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先后担任生产队队长、大队副业主任等职务,始终扎根乡土,为家乡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p><p class="ql-block">夫人马淑贞女士生于1936年,1946年起于冀村小学就读至初小毕业。1958年至1962年间,她在西堡村托儿所(幼儿园)担任保育员及教师,以爱心滋养乡里幼苗。此后她将重心转向家庭,长期默默承担家事、相夫教子,以坚韧与温柔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贤内助,忙碌而无悔地走过大半生。</p> <p class="ql-block">张嘉亮先生与马淑贞女士于1955年喜结连理,至今已携手走过整整七十载春秋。在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长河中,两位老人始终相依相伴,将“相濡以沫”的扶持、“夫唱妇随”的默契、“恩爱有加”的温情与“白头偕老”的誓言,从青春的承诺化作暮年的日常。他们用一生的行动,为这些颂扬美满婚姻的汉语言成语作出了最为生动和深情的诠释,在平凡的日子里共同写就了一段关于爱与坚守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二老相守70年,跨越白金婚。也是张家这个大家庭成立70周年,也值老夫人九秩华诞,可谓今年双喜临门。为此以《家庆》小诗作为本文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家 庆</p><p class="ql-block"> 七秩同偕老,</p><p class="ql-block"> 欣登白金婚。</p><p class="ql-block"> 满堂春酒沸,</p><p class="ql-block"> 共醉百年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