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文殊院,问道五台山

天龙八部

<p class="ql-block">祈福文殊院 问道五台山</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家乡的杏花开了,千姿百态、香气袭人、游人如织。可是五台山却是冰雪未消、春寒料峭。我们一行七人,深夜行车,穿行700公里,来到了慕名已久的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p><p class="ql-block">到达五台山时是早上5点,夜色如漆,灯火通明。诺大的停车场上几乎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可见朝拜的人数之多。本来打算开车上山的,可必须先预约,每天2000辆封顶,打开手机一查,最近五天的都已经预约完毕。看来只好坐转运车了,第一次来五台山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但心里却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道旁树迅速的向后跑去,我知道距离五台山越来越近了。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 </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天刚蒙蒙亮,窗外的景色不甚清晰。只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峰接连不断,光秃秃的树木在寒风中静默着,林间的溪水白茫茫的一片,那是还没有融化的冰雪,看来清凉山是名不虚传。此行目的主要是几位妈妈给孩子还愿,还准备了很多贡品,可见诚意满满。五台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一年四季,香客不断,不知成就了多少人的梦想。第一站我们去的文殊院,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相传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七点半开门,我们到时门外边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伍,大家都在寒风中等待着,手里拿满了贡品,脸上写满了虔诚。再过几个月就该高考了,这些家长也想给孩子助力一把,这不,不惧遥远与严寒奔赴而来。庙门口有免费的香,但大多数香客都是有备而来,或者现场购买,好像这样才显得心诚。我是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家氛围的烘托下,我也要了三支清香,点香也是有讲究的,点好香不能用嘴吹,只能用手扇,否则,许的愿就跑了。要手拿清香,置于额头之上,口中默念愿望,先向北对着文殊菩萨的方向拜三拜,然后东南西三个方向依次拜三拜,接着把香恭敬的插入香炉。进而走进文殊菩萨的大殿磕头行礼,捐献功德箱,此项流程进行了半个小时,毕竟人太多了,八个一轮,前仆后继。突然间,鼻子有的酸酸的,看到这些虔诚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把所有能用到的都用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虽然这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大家都趋之如骛,宁可信其有,最起码讨个心安。前几年我儿子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爱人也是痴迷于五台山许愿,今年是第三年了,后来儿子考上北航,爱人也变得更加虔诚了,其实这和孩子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菩萨面前是不能撒谎的,心诚则灵,既然许了愿就必须要还愿,否则菩萨是不会保佑的。虽然人很多,却没有人大声喧哗,大家都是安静的排队,虔诚的烧香膜拜。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p><p class="ql-block">第二站我们去的殊像院,这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老根。进去的时候人不多,到了大殿前大吃一惊,半个篮球场大小的殿前广场挤的满满的,大家都等着磕头上香,如果排队的话估计得一个半小时才能排上号,可见朝拜的人员之多,有些香客看挤进去很难,直接在外围对着大殿的方向双手合十、磕头膜拜,不知文殊菩萨能否看得见,反正心诚则灵,只要心中有佛,佛就永远在心中。其实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五爷庙,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下一站。 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 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占地面积4898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五爷庙的空间格局是由文殊殿、五爷殿、万佛阁、僧舍、戏台组成。五爷庙整体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龙王殿与文殊殿,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 </p><p class="ql-block">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 ,五爷庙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 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戏台,为五龙王唱戏而建。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请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五爷庙依然火爆,从殊像寺出来,我们就直奔五爷庙而去。五爷庙坐落在白塔旁边,是五台山的核心景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限制人流的回形走廊善男信女们不停的穿梭蠕动,都为一睹五爷的风采,期盼他保佑今年财源广进,看来最不让人讨厌的就是钱了。好不容易挤进了五爷庙,里面的场景更加壮观,只能用人山人海形容,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庙前的空地上挤满了虔诚的信徒,八个保安分列两边维持秩序,大喇叭单曲循环“往前走,不要停”,奈何虔诚的香客太过真诚,非要亲自给五爷磕个头、上柱香、献上贡品,否则显得自己不够真诚。十五个人一组的联排座垫供香客们磕头膜拜,一波接着一波,看现场的人数估计没有三个小时排不到正面给五爷磕头上香的机会,于是,有的人在侧面隔着拥堵的人群向着五爷的方向虔诚膜拜,其实连五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有的人等不及把贡品和香火钱在正殿前平台的两侧,高抛给平台两侧的两个僧侣,那两个壮大的僧侣,不停地接过抛过来的鲜花、果篮、贡品、现金堆放在平台两端,不一会儿形成了两个小土丘的模样,大冷的天两个大和尚挥汗如雨。前面寸步难行、艰难排队,后面的香客有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的涌来,挤得人都喘不过气来,说五爷庙是五台山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一点也不为过。五爷最善良,五爷有求必应,五爷爱听戏爱热闹,我看今天这么多人就够热闹的啦!只是,面对这么多波次的善男信女,不知五爷的记忆力如何?能否一一的有求必应!反正去过的人是满怀期待,拜过的人是喜笑颜开。毕竟来到了五爷庙,也算是不虚此行呀!</p><p class="ql-block">出了五爷庙,就是黛螺顶了,登上黛螺顶要迈上1080个陡峭的台阶方能一览五台山的绝妙风景,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时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制的大螺顶碑记。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更名为黛螺顶。</p><p class="ql-block">1991年,修成石阶路,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大智路为通往黛螺顶的必经之路,其为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价。登顶后便能看到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黛螺顶坐东面西,内有殿堂僧舍48间,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远望黛螺顶不高,可是真正的爬起来也是汗流浃背。石阶很陡峭,刚开始很轻松,两段石阶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气喘吁吁。石阶不远处就有一些卖东西的老头老太太,叫卖着一些土特产,可是购买的不多。偶尔也有一些乞丐在路边乞讨,有一块的、十块的,旁边还贴切的放置一个二维码牌子,省得你没零钱找借口。登山的人有老人还有孩子,大家默默的攀爬,相互鼓励加油。有些虔诚的香客是三步一叩首,带着手套,膝盖上套着护膝,一直磕头上去的,真是不容易,但再大的不易只要坚持,总会成功。据说,爬完了这1080个台阶,所有的忧愁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路上偶尔还有几个开直播的,给古老的寺院带来了现代的气息。半山腰里有一座寺庙名曰善财洞,寺庙依山而建,面积不大,各种神殿应有尽有,最里端善财童子庙膜拜的人最多,排着长长的队伍,我隔着门缝看了一眼,印象最深的是一墙的小佛像,下面的功德箱上赫然放着一个二维码标志,真是与时俱进。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都能坚持到底,本来想半途而废的我又坚定了信心。主要是上次爬泰山时心理留下了阴影,回来后一个星期下楼都费劲。这次可能神灵保佑,登上了黛螺顶,却没有腿疼。站在黛螺顶上放眼四周,群山连绵,白云环绕,有些光秃的山上还被白雪覆盖着,错落有致的寺庙散落在山谷的深处,笔直九层宝塔直冲云霄。潺潺的流水从山涧中缓缓流出,像一条白色的玉带。缓缓蠕动的公交车远远望去好似移动的火柴盒。熙熙攘攘的人群像是一群搬家的蚂蚁,在巍峨的大山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荣华富贵,在漫漫红尘中,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往事不堪回首,来世未为可知,只有把握今生,善待身边的亲朋,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就在身边。和蔼的父母,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儿子,真诚的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心情平和,不贪不嗔,这难得不是我们五台山祈福的目的吗?想到这里,我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了。黛螺顶北面的山很有特色,我刚看时,上坡上的一行松树好像马鬃一样,再往上看,密密麻麻的松树长满了山头,旁边一缕松树随着隆起的山坡,远远看去好像胳膊一样,整体看来好像一个人安详的躺在那里,黛螺顶的寺庙好像头颅一般,奇特的山脉连绵起来,好像一尊卧佛。看到这里我心中一喜,仿佛灵光乍开,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把妻子和好友拉了过来,煞有介事的向他们炫耀,你们看看这一片山有什么感觉?好友很诧异,看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啥,妻子沉思了一会说,看起来像个人。我高兴的说,厉害,看来你是有缘人,此行必然所愿皆所得,因为佛渡有缘人。在我的指引下,大家再看的时候说确实有点像,一时间,我觉得我也和佛有缘。平台上一群老太太手举着五星红旗,排成整齐的队伍,高唱国歌,飘飞的银丝下面掩盖不住她们内心的自信和幸福。想到世界还不太平,战乱不断,炮火纷飞,生灵涂炭,能有幸生在华夏,享受和平时光,实属一种万幸!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更要学会珍惜!</p><p class="ql-block">走下黛螺顶已经是下午了,大家又渴又累,但心里面都是很充实的,满满的收获感。回首这一路走来,有虔诚的膜拜,有登高的勇气,有空灵的胸怀,有努力的信心,有问道的感悟,更有对世事沧桑、人生苦短的新的思考。祈福文殊院,问道五台山。千年犹一梦,诚心许圣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