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连的记忆(326)--充实而难忘的军旅一日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5日的清晨,阳光透过宿舍窗户的缝隙洒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我和其他战友们早早地就起了床,因为今天的训练日程安排得非常充实,谁也不想因为迟到而错过任何训练内容。</p><p class="ql-block"> 上午,集合的哨声划破了营区的宁静。我们迅速整齐地排列在训练场上,精神抖擞地准备开始新一天的队列训练。教官站在队伍前,目光坚毅而严肃,他深知队列训练对于提高团队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立正!”教官的口令刚落,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挺直了身子,双脚并拢,双手紧贴裤缝,目光直视前方。这一简单的动作,需要我们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肩膀要平,抬头挺胸,收腹提臀,每一个人都像是一棵挺拔的松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稍息!”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到整齐划一却并不容易。当我们听到口令时,右脚迅速向右前方迈出约一脚之长的距离,腿要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整个排面的人,动作必须如同一个人发出的一样整齐。</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齐步走。这要求我们的步伐大小、步幅间隔、手臂摆动幅度等都要一致。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队伍总是参差不齐,不是这个脚步快了,就是那个手臂摆错了方向。但教官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耐心地给我们指出问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基础动作,汗水从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把这些基础动作练好了,才能在实际作战中做到令行禁止,协同配合。经过数小时的训练,当我们最后一个动作完成时,虽然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在室内学习军队的条令、条例以及战地救护知识。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安静而明亮的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 教官开始讲解军队的条令、条例,这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部队的大门。他告诉我们,这些条令条例是军队作战和管理的依据,是每一个军人必须遵守的准则。从作息时间到请假制度,从内务整理到军事任务执行,每一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  而战地救护知识的学习则更加实用。教官用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案例,给我们讲解了在战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伤病情况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我们从心肺复苏到止血包扎,从骨折固定到伤员搬运,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学习,亲手模拟操作。这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军队的规章制度,更让我们掌握了在战场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毕竟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就可能改变一场战斗的胜负。</p><p class="ql-block">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我们迎来了放松的时刻。大家齐聚在营区的活动室里,一起观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着各种各样的节目,有新闻报道,有娱乐综艺,还有文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围坐在一起,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时而欢笑,时而紧张,时而感动。这不仅是一种休息方式,也是我们了解外界信息、放松心情的好机会。在外面训练了那么久,每天都面对着紧张的军事任务,此刻能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感觉就像是与外界重新建立了一种联系。我们能够暂时忘却训练的疲惫,为第二天的训练养精蓄锐。</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的训练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肌肉在酸痛中变得更加结实有力,耐力也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有了提升;而且丰富了头脑,对于军队的规章制度和战场急救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切都使我们向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又迈进了一大步,为我们在未来的军旅生涯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夜幕的降临,今天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们心中珍贵的回忆,激励着我们在军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