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是蒋介石及其家族的故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蒋氏故居包括丰镐房、玉泰盐铺、小洋房等多个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蒋介石家族的宅邸,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的诞生地和成长地。</p> <p class="ql-block">一个溪口镇,半部民国史。这座浙东小镇以蒋氏故居群为轴心,武岭门、文昌阁、小洋房静默见证民国风云。从玉泰盐铺的诞生到慈庵的孝心遗梦,每一砖一瓦都刻录着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故居如时空穿梭机,带人触摸那个激荡年代的血脉与乡愁。</p> <p class="ql-block">武山庙后是气势雄伟的“武岭门”,三间两层,横跨小镇的必经之路。正面“武岭”二字为民国元老于佑任所题,背面为蒋本人题写。</p> <p class="ql-block">武岭学校创建于1929年,是蒋某人遵照母亲的遗嘱创办的。蒋的母亲叫王采玉,是葛溪村王有则先生之女。蒋9岁丧父,经常随母回外婆家生活,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对葛溪的感情也特别深。</p> <p class="ql-block">教育楼(小学部)</p><p class="ql-block">1928年,武岭学校落成。1930年元旦,原在丰镐房的小学搬入新校舍小学部教育楼。小学部制订有《学则》和各课《教育过程》,试行"小先生制"。课程设有语文、算术、常识、工艺、音乐、体育等,高年级还设有英语。从1931年7月至1949年共毕业学生1061人,较杰出的毕业生有美国芝加哥生物学博士毛节夏、著名国画家单成伦、台湾地区货币政策主管机关顾问唐茂昊、台湾怡富证券信托公司董事长宋明义等。</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学校是仿效开放式的法国乡村教育模式,设有幼稚园、小学部和农业中学部,另外,还下辖有农事试验场、林场、医院、电厂和民众教育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从1932年起,蒋某人更自兼校长,直到1949年4月学校解散</p> <p class="ql-block">两栋楼房均为中西合璧的造型,青砖灰瓦,正面粉刷为白色, 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中间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樟树,枝繁叶茂,树下设蒋宋夫妇像,他们坐在长条凳上,正欣赏几位小学生表演舞蹈,脸上洋溢着欢笑。</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一心念佛木章</p> <p class="ql-block">顽梗的童年</p><p class="ql-block">(一八九零年)是岁除夕,(蒋介石)忽发奇想,欲测知自口至会厌深度,戏以箸探之。既入得出,晕绝,经医救治始苏。昧曰,蒋玉表往问王太夫人曰:"孙儿恐已哑乎?"(蒋介石)在梦中跃曰:"孙能言,不哑。"闻者大笑。(一八九二年)是年,始入蒙馆,馆师为任介眉。(一八九六年)蒋介石仍从蒋谨藩读,至戊戌冬止,凡阅三年半。蒋师尝谓王太夫人曰:"令郎天资颖异,他日必成大器,汝节操贞洁,天固有以报也。"</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之《年谱》摘录</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读书</p><p class="ql-block">1899年,蒋介石虚岁13岁,是年,蒋母获悉娘家葛竹村宴请饱学之士,嵊县名儒姚宗元设帐授徒,便送儿就读。夏天的学馆,窗外即见摇曳多姿的竹林,姚宗元即兴以竹命题。蒋应声而吟:"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与曹操的"望梅止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生听后大加赞赏,对蒋的娘舅说:"汝甥悟力非常,若教养得法,前程不可限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武岭学校校训 礼义廉耻</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溪口是个美丽的地方,位于宁波市奉化区,山峦青翠,碧水静流,因剡溪穿镇而过得名“溪口”,因背倚武山别称“武岭”。</p> <p class="ql-block">武岭门内,三里长街蜿蜒穿过,左边是缓缓流淌的剡溪,右边是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蒋氏故居”建筑群就散布于此。</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是蒋氏家族的象征和历史见证,承载家族荣耀与传承,位于浙江奉化市溪口镇,见证家族兴衰与忠孝传家理念。</p><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不仅是蒋氏家族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蒋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家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丰镐房。</span></p><p class="ql-block">旧时溪口人有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是谓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分家,众长辈议论,嘱其兄弟各立房名。从上辈“周房”及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谱名“周泰”),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分给蒋介石的祖房故而名为“丰镐房”。丰镐两字,丰,代表蒋介石一房;镐,代表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p> <p class="ql-block">周顺房</p><p class="ql-block">位于溪口镇溪二村武岭西路75-76号,清中晚期建筑,与蒋氏故居丰镐房相连,原房主周云生据说与蒋介石为几时朋友,同年生。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曾想购买,因云生不同意,蒋介石也未强买,现为周云生儿子周孝裕及后辈住宅。周氏太公普办过溪南窑场。该房坐北朝南,前后二进,占地295平方米,前进三开间为店铺,后进也开三间为住房。大门设在店铺东首第一间,额书"周顺房"该民居保存基本规整,檐廊故堂正屋皆水磨砖铺地,为当时周氏太公自己生产,故有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模仿蒋介石的人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还挺像的</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1871年,蒋介石祖父蒋玉表(斯千),在此开设商铺,商号"玉泰盐铺"。建筑分前后两幢。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0月31日),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蒋介石,出生在前幢楼上东首房间里,其祖父取其乳名为瑞元。1948年,蒋介石按原状重建了玉泰盐铺。玉泰盐铺完整保留了当年盐铺的商号和交易等物件,以及蒋介石出生时床及相关场景。玉泰盐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重要组成部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原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文人学士聚会处,1924年蒋介石托其兄介卿拆除改建,次年初竣工,建成两层殿宇式楼房,建筑面积426平方米,改称“乐亭”,并撰《乐亭记》以记其事。蒋宋联姻后回乡,常偕宋美龄在此居住,1939年12月12日毁于侵华日机轰炸之下。1986年4月国家拨款重建,次年初竣工。现室内布置蒋宋卧室,并挂有蒋、宋生活照片</p> <p class="ql-block">剡溪在文昌阁下拐了一个弯,形成一湾碧潭。站在精巧的憩水桥上,剡水洄流,游鱼历历,蒋宋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后院</p> <p class="ql-block">乐亭位于溪口镇武岭西路的尽头,建于1924年,面积约500平方米,是一座两层楼房。乐亭原本是一个供奉文昌帝君的小庙,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蒋介石回乡扫墓时,出资重修了这座小庙,并将其改建为两层楼房,成为他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所以能如此完好地保护下来,主要是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早在人民解放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候,也就是1949年5月6日,毛泽东主席即电令军事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环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奉化通过包装蒋氏文化资源产品,精心推出了蒋氏故居游、民国历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