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学校的自来水塔)</p><p class="ql-block">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职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讲时所说的名言。其含义深刻,大学并不是只有高大的建筑,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大师”比“大楼”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大学的殿堂里,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照亮着知识的苍穹,他们就是大学大师。他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教育智慧,成为了大学精神的象征,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大楼的作用。大学的确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等,这些物质条件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大学真正的价值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大学如果仅有大楼,若无大师,难以产出原创性成果,更无法形成学术影响力。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教学楼)</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学,坐落在安徽皖南宣城东郊<span style="font-size:18px;">——麻姑山。</span>“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麻姑山因传说麻姑仙女曾在此普渡众生而得名,山上至今还有麻姑庙的遗迹可以见证。“麻姑晓日”,是宣城敬亭山等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1965年建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5个系,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教、汉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农学、茶叶 8 个专业。</p><p class="ql-block"> 师资队伍,是陆续从安徽大学等高校中选调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大学教师。这些教师,年富力强,学养深厚,个个身怀绝技,有的还是当时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因右派身份,为了躲避文革批斗,自愿到山区任教。其师资力量反倒超越许多如安徽大学这样的城市名校。</p><p class="ql-block"> 如教我们昆虫学的王思政教授,信手拿粉笔在黑板勾勒几下,各种昆虫便活灵活现展现出来,仿佛上课的不是昆虫学老师,而是一位艺术大师。可用铅笔原原本本描绘出各种昆虫的模样,无论是比例,还是各种器官细节的反映,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媲美相片。他这手绝活是师承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昆虫学界泰斗,世界四大昆虫学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名师云集,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清晨唤醒学生的,是屋檐滴落的晨露与林间斑鸠的清啼。而晚自习的灯光,比城市的霓虹灯更让人心静。这种环境反而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这所曾被誉为“安徽的西南联大”,仍然摆脱不了南渡北归的命运,因学校建在山区,信息闭塞、缺水、水中重金属超标等因素,办了16年的大学 ,在我1982 年毕业后,正式宣布撤销。其师资和未毕业的学生又重新分配到安徽大学等高校。</p><p class="ql-block"> 大学解散后,许多老师后来担任了省内外名校的校长,学术成果丰硕。从这里走出的学生,英才辈出,活跃于政界、学界、商界等多个领域,其中担任省部级干部、地厅级干部、大学教授、名记者、高级编辑等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大学在大师,不在大厦,确实是至理名言。</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水库大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