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邮轮之旅③——法国·马赛

悠然

<p class="ql-block">黎明,天光最暗的时刻,邮轮驶进了马赛港,短暂的黑暗后,一缕朝阳冲破了天边乌云,洒在海面上,天亮了。</p><p class="ql-block">邮轮上的游客陆陆续续去往各自喜欢的餐厅,用过早餐后,可以自行上岸观光。</p> <p class="ql-block">马赛位于法国东南部,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地中海沿岸城市,是法国重要的海上门户。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派出500名志愿者奔赴巴黎保卫革命政府。他们在行进的路上,高唱《莱茵军战歌》,激昂的歌声和强烈的感染力鼓舞着他们为国家战斗,后来这首歌成为了法国国歌,被称为《马赛曲》。</p> 马赛旧港 <p class="ql-block">马赛旧港,位于马赛市中心,是马赛的起源地。公元前600年,当时远航的希腊人在今天的法国岸边发现了一处海港——拉希东海港,而这正是后来的法国第二大城市及最大的海港城市马赛。现在码头上的设施,大多是在二战后的废墟上重建的。当年在老港地区整体重建时,率先进行了老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持外立面形态、翻新功能,实现保护与传承并用。</p> <p class="ql-block">建于17世纪中期的马赛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下雨了,从海边坐上小火车去山顶的守护圣母圣殿,一路上雨时下时停,雨停时阳光灿烂,瞬间又是急雨倾泻,短暂的雨后又是阳光明媚,到达山顶时居然看到了彩虹。</p> 守护圣母圣殿 <p class="ql-block">守护圣母圣殿,也叫圣母加德大教堂,修建在一座山丘上,确切的说是建在原有的堡垒上,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14年。‌1720年‌,马赛爆发了霍乱,疫情持续了三年,夺去了马赛10万人的生命。当时教堂的规模已无法容纳因霍乱疫情大量前来祈福的人群,因此不停地扩建。1853年教堂被拆除重建,然而工程进展并不顺利,多次因资金不足而暂停,1884年总算完工,不幸又遭失火被烧毁,历时40多年,终于在1897年完工,就是现在看到的圣母加德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顶部高达11.2米的镀金圣母圣子像,在马赛城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不仅是马赛的象征,同时也是水手、渔民和所有马赛人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与众不同的是,教堂的墙上和空中挂有各种物品,包括绘画、勋章、船员敬献的谢恩牌匾及水手供奉的各种船只模型等。</p> <p class="ql-block">圣母加德大教堂不仅是宗教圣地,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功能。1516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意识到拉加德山丘的战略意义,下令在此地和近海的伊夫岛修建军事城堡,也就是现今的伊夫堡。最初这里是马赛的军事堡垒,后来成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牢。我们之所以非常熟悉伊夫堡,是因为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p> <p class="ql-block">街头涂鸦</p> <p class="ql-block">花径</p> <p class="ql-block">小路</p> 马赛主教堂 <p class="ql-block">马赛主教堂始建于1852年,拿破仑三世为教堂亲自奠基,1896年竣工。教堂外观气势恢宏,外墙建筑材料是绿色的佛罗伦萨石和白色大理石,形成了独特的条纹设计,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为精致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是法国自中世纪以来最大的教堂,1896年被封为宗座圣殿,也就是天主教马赛总教区的主教堂。现在的教堂是在原本老教堂的基础上修建的,教堂内庄严肃穆,保存有一个1122年的祭坛和名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Xavier de Belsunce主教墓。</span></p> 隆尚宫 <p class="ql-block">隆尚宫,是马赛的著名建筑,1839年,马赛的执政者为了解决马赛干旱缺水的问题,从杜朗斯河开凿了88公里运河及18座引水道,用了10年时间解决了干旱问题。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工程,在当时的水库上方位置,修建了这座隆尚宫。隆尚宫和守护圣母圣殿是同一位设计师。</p> <p class="ql-block">隆尚宫由三部分组成:前面是喷泉;中间部分中央是一组以“水之赞歌”为主题的群塑,群塑中间立者为河神;两边各延伸出去一段回廊,回廊的尽头各有一座博物馆,分别是美术博物馆和马赛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晚上六点之前,我们按时返回邮轮,结束了在法国马赛的游程。</p> <p class="ql-block">隆尚宫后面的植物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