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之旅》

编撰:杨 木 土

  2025年3月18~20日,我们一行15人前往浙江,游览丽水的"处州府城、古堰画乡"和缙云仙都的"鼎湖峰、黄帝祠宇、朱潭山、小赤壁、岩宕书房"等景点。虽然我曾于2014年4月游览了"鼎湖峰、黄帝祠宇",2019年4月也去过"古堰画乡";但这次通过无人机航拍,以不同的视觉,从空中俯瞰丽水的美丽景色,感受浙江的诗意山水。 <p class="ql-block"> 浙江丽水古称"处州",地处浙西南,境邻闽东北,有"万山之都、四塞之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 "处州府城"又称"丽水古城",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与卢镗街交汇处西南侧,占地面积约7472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这里始建于南宋末年,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逐渐形成了历史的韵味。</p> 但由于历史的久远,现在除了这些因商业需求而新建的建筑外,古城的遗存难得一见。 <p class="ql-block"> 城区高楼林立,给"处州府城"带来崭新的面貌和充满活力。</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浙江丽水"处州府城"视频</h3> 应星楼位于丽水瓯江滨江景区内,楼高达45.9米,共有九层,面积达2480平方米;2009年重建,为仿宋代古建风格,是丽水标志性建筑。 在应星楼入口处两边矗立着十二根大型华表,每根表示两个节气,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顶端则显示不同的星象云图。华表方圆结合,造型别致,雕饰各异,含义深邃,耐人寻味。 中间设置的巨型照壁,前后两面正中镶嵌着"银龙喷水"与"凤凰飞舞"的圆形浮雕,寓意龙凤呈祥。 夜幕下的"处州府城",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其诱人的魅力。 沿瓯江河畔的金光大道,车水马龙,特别亮丽。 应星楼在夜色下,更显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浙江丽水"应星楼"视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浙江"丽水城区夜景"视频</h3> <p class="ql-block">  仙都位于浙江缙云县,这里有鼎湖峰、小赤壁、仙都观、倪翁洞、朱潭山等五个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帝群雕 </h3> 在鼎湖峰景区,除了著名的鼎湖峰,还有黄帝祠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仙人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仙鹤迎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在好溪边的花丛中拍照、游玩。</h3> 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据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用鼎炼丹,鼎重达千斤,把峰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成湖;轩辕黄帝升天后,人们便称其为"鼎湖峰"。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友们在鼎湖峰前的合影</h3> 在鼎湖峰左后侧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它高40.7米,俗称"小石笋",又称"童子峰"。 步虚亭立于鼎湖峰身后步虚山巅之上,建于1979年,据说建亭时曾挖出石砚、石笔,可能是古人祭天时供奉神仙之物。 仰止亭是鼎湖峰前有小亭,在此仰望高大雄伟的鼎湖峰,使人顿时心生敬畏仰慕之情,故名"仰止亭"。 <p class="ql-block"> 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326 ~334)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p> 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伟壮观的"轩辕殿"</h3> <p class="ql-block"> 这是问祖堂的"寻根树",在这里可找到自己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  朱潭山与板堰村隔溪相望,南宋淳熙七年(1180),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于仙都,余暇时常到此闲散,泛舟于碧潭,游憩于山野,后人遂将此潭称为"朱潭",潭边之山也名为"朱潭山"。</p> <div><div>  板堰玎步桥横跨好溪,全长115米,为75孔低水位单梁凝灰岩石板梁桥。据《沈氏宗谱》载:道光戊子(1828年)建,1997年再重修。步桥构造合理,是自然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div> <p class="ql-block">  潭边鹅卵石长堤,杨柳婆娑,长桥横亘,引无数恋人牵手拍摄婚纱照,让鼎湖峰见证天长地久的真爱,故名"仙堤"。</p> <p class="ql-block">  堤上望峰亭,是游客拍摄鼎湖峰倒影的最佳位置,著名摄影家吴品禾先生获得国际摄影大奖的作品《仙境》即拍摄于此。</p> 在朱潭山,可见远处的鼎湖峰倒映于河中,勾勒出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 "老农牧牛归"的表演,是朱潭山景区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只见身穿蓑衣的老农,扛着犁牵着黄牛,农妇挑着畚箕,行走在板堰矴步桥上,让人感受到田园牧歌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老农牧牛归"演完,游人便成群结队行走在板堰矴步桥上,也成为朱潭山的一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开的油菜花,为鼎湖峰增色添彩。</h3> 游人或三五成群,或三三两两,漫步于好溪的沙滩上,享受这里的美好时光。 小赤壁,古时又名"白岩"。在下洋村隔溪一面绝壁陡峭,东西横亘约六百五十米,高约六十米,崖壁赭白相间,远望犹如焰火烧过,酷似长江赤壁,因规模较小,故名"小赤壁"。 在岩壁上的"小赤壁"三个大字题刻,据说这是明代邑令龚庭宾留下来的,反映了此地深厚的历史底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肚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仙亭</h3> 云关在八仙亭北,一爿巨岩滑塌后与峭壁相倚,上合下分,状如两掌合十。洞内壁平如刀削,洞阔约六十平方米,洞内冬暖夏凉,最宜游小憩。 南侧峭壁上有明代印海"云关"摩崖,北侧有现代王金山"赤壁云关"摩崖。 八仙亭位于小赤壁悬崖下,亭高五米,八柱四角,单檐歇山顶,每个亭角上分别塑有两个栩栩如生八仙神像,相传八仙常到小赤壁游憩,留下许多美丽传说。 <p class="ql-block"> 亭名匾额为我国二十世纪书法泰斗沙孟海书写。《八仙的传说》《封神榜》《锦绣未央》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p> 在小赤壁沿途,怪石嶙峋,形态各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 我们从这条小道走进传说中的"龙耕路"。 小赤壁悬崖上有一条天然石道,传说刘秀称帝之前被王莽军队追杀至此,危急间有条金龙从好溪里跃出来,为刘秀助力脱险,耕出了一条石廊,故被称为"龙耕路"。 在龙耕路东北端有"昆岩洞天"古丹室遗址,据说明朝有天官郑汝壁和状元张懋修(张居正三儿子)曾在这里隐居。郑汝璧号昆岩,明万历六年(1579)被排斥出京,次年在广东按察使任上辞官帝归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丹室遗址。</h3> 在龙耕路的栈道内放眼远望,清澈的好溪缓慢流淌,它像一面镜子将青山、村落、田园、桥梁以及溪边的草木倒映其间。 往远处的山峰望去,山峦起伏,山脊处有高低两石屹立山巅,这就是仙都胜景"姑妇岩",也称"婆媳岩"。 姑岩略低,面朝北,酷像佝偻僵坐的老婆婆,妇岩与姑岩对峙。 在"龙耕路"的另一端进出口有一块象形石,上面刻有"仙都山"三大字。 小赤壁南段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洞穴,因其像是猛虎的足迹,被称为"虎迹岩";穴径小的40~50厘米,大的1~2米。 实际上这是由于岩石中岩屑角砾、火山灰等含量不均一,经风化剥蚀及流水侵蚀作用,易风化部分被侵蚀剥蚀后,留下蚀龛凹凸不平的洞穴。 济川矸步桥位于仙都街道下洋村西侧,跨好溪,南北走向,条石结构。据清光绪《缙云县志》载:"济川桥,汤志在县东二十里,下洋人捐建。" 济川矸步桥全长173米,宽0.7米,高1米,72孔,是浙西南山区独有的建筑物,利用榫卯结构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4年1月被缙云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浙江缙云"仙都<b>·</b>鼎湖峰"视频</p> 在缙云仙都景区八号岩宕内的"岩宕书房",是由著名建筑师徐甜甜及其设计团队合作,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巧妙结合自然地貌和现代建筑元素改造而成。 岩宕书房净高38米,深度约50米,顶部完全开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露天阅读空间。 阳光从岩缝照进岩宕书房内,为书房提供了自然的光线。 现在的岩宕书房成了旅游热点,已非静谧的阅读空间,但岩宕内那高耸的空间,自然的壮丽景观,还是令人赞叹。 岩宕书房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自然美景,成为网红打卡点。 <p class="ql-block">  航拍浙江缙云"仙都<b>·</b>岩宕书房"视频</p> 这是我们前往"岩宕书房"途中的倪翁洞,又名"初阳谷",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初阳山上,相传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 倪翁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人摩崖石刻达60多处,书体齐全,书艺精湛,尤其篆圣李阳冰"倪翁洞"石刻,被视为珍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指山</h3>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丽水市莲都区,这里的古堰、古亭、古埠头、古村落和古樟树群,自然古朴地置于真山真水之中,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诗画浙江"的典范。</p> "古堰"在瓯江北岸碧湖镇的堰头村,这里是通济古道的必经之处,背山面水,历史悠久。 "古堰"是指这里的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浙江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中国五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 <p class="ql-block"> "画乡"则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的江滨古街,这里是"画乡"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借鉴法国巴比松画派技法的专业画家,汇聚在瓯江边上写生创作。</p> <p class="ql-block"> 从而成为丽水特有的艺术画派"巴比松油画"的故乡和我国著名的美术写生与摄影创作基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画乡"。</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航拍浙江丽水"古堰画乡"视频</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丽水住宿的"宝廷酒店",大堂宽敞雅致,二十七层高的电梯上下速达,环境优美宜宿。</p> <p class="ql-block"> 在住宿的十五楼,环视窗外的丽水城区,远处青山如黛,近处高楼林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欢迎光临,谢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