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之旅》 郴州"苏仙岭"

编撰:杨 木 土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6日上午,我们游览了位于郴州市区的苏仙岭。郴州是一座红色名城、生态绿城、人文古城,红色与绿色在这片大地相映成画,深远的古色与最美的底色晕染城市画卷,而苏仙岭演绎了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p> 苏仙岭位于郴州市苏仙区,主峰海拔526米,有白鹿洞、三绝碑、苏仙观等著名景点,集生态观光与宗教文化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湘南名山之一,有"湘南胜地"之美称。 <p class="ql-block">  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因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而改名"苏仙岭"。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因此,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到这里观光,并留下许多墨宝。</p> 苏仙岭山势秀丽,万木葱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称为郴州的"绿肺";古迹众多,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登高可俯览郴州城区。 我们来到苏仙岭景区广场,只见镌刻"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牌坊后面,有毛主席谈保护"三绝碑"的碑记和秦少游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以及陶铸的《踏莎行》。 <p class="ql-block">  1960年3月毛主席到南方视察,接见原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会谈中毛主席非常重视"三绝碑",两次问到"三绝碑"的保护情况,介绍讲解了秦观作词的历史背景和该词的艺术价值。</p> 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1965年3月,陶铸检查农业生产工作至湖南郴州,于"三绝碑"上览秦少游词,感其遭遇之不幸,不禁文思泉涌,挥毫依秦少游原韵写下词《踏莎行》。 在苏仙岭景区内,造石成山,题名"万福山",暗寓苏仙岭即为"福地"。 "万福山"镌刻不同风格、大小不同的"福"字;这些"福"字,其字体都出于自唐太宗以来十八代名君之手。 传说从此经过,能够数清万福山的"福"字,并摸一摸"福"字,则会洪福齐天,多福、多寿、多禄。 万福泉右边是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在石板路的中间有一排福字,整条路的"福"字没有一字是相同的,这条路被称为"福路"。 满路的"福"字,间隔均匀,都是各种篆体字,形态各异,苍劲有力。 游客走在"福路"上,满满的幸福感。 桃花居是游客登山的起点,这里古称"乳仙宫",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环境幽雅别致,徐霞客曾在此登临苏仙岭。 1637年徐霞客雨游苏仙岭,乳仙宫的乘宗和尚出迎接待,热情邀徐霞客进宫歇息;徐霞客对各地名胜和宗教信仰非常虔诚,他见自己一身雨水,两脚泥泞,怕玷污了神圣和尊严,遂婉言谢绝不肯入宫。 次日清晨,徐霞客辞别了顶庵僧侣徒步下山。他采撷了两枝瑰丽的蔷薇花,恭敬地献在乳仙宫的香案前。乳仙宫的乘宗和尚对徐霞客怀着深深的敬意,他以香茶斋点招待了客人,并赠与徐霞客"仙桃石"数枚。 从乳仙宫旧址的"苏仙岭放歌"处,继续往上数十米,就到了白鹿洞。 在白鹿洞前的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鹤,姿态各异,趣味天成,这里似乎是整座山仙迹的起点。 在白鹿洞口左侧有秦少游的雕像和摩崖石刻等。 其中祁雨题名石刻,为南宋"淳熙九年(1182)六月四日,浚仪赵昌言、永嘉宋仲温、吴郡郑处厚并门生张仲处,祁雨憩此"题刻,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原名"桃花洞",传说苏仙生于此洞,白鹿、白鹤为苏仙哺乳御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洞中,由此改名为"白鹿洞"。 白鹿洞前还雕有一对白鹿,母子舐犊情深,意态天成。 白鹿洞为石灰岩溶洞,洞厅轩敞,石笋、石柱和石钟乳千奇百怪,比比皆是,且有清泉长流,映带左右,有如童话世界一般。<br> 相传苏仙幼时名苏耽,出生不久即被其母弃于洞内。没想到苏耽在这里"白鹤覆之,白鹿乳之",其母大异,遂抱回抚养,直至飞升成仙。 南宋年间,郴州军邹恭,命人将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铸写下词《踏莎行》的初稿手迹。</h3> 这条中国女排郴州训练基地的登山道,全线1648个台阶,来回3000多个台阶。 我们踏着当年中国女排的足迹,走进"女排登山步道"攀登上山。 苏仙观位于苏仙岭绝顶,这是一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庙宇,雕梁画栋,绿瓦朱栏,宏伟肃穆,是苏仙岭的主要景点。 苏仙观的山门改为西向宋式牌坊建筑,门额上横书"天下第十八福地"和"苏仙岭南禅寺",两旁书"云雾岩巉下,乾坤指点间"门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王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寿佛殿</h3> 1978年郴州市政府拨款59.3万元,由古建筑专家曾子泉现场勘察设计,按宋代建筑样式重新修建,形成"雄州新貌争供眼,南岭风光尽入堂"的仿古建筑风格。 苏仙观座北面南,占地南北82.2米,东西宽41.5米,楼阁式三进庑殿道观,建筑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如今庙宇画栋雕梁,绿瓦朱栏,建筑精湛,雄伟庄穆,大有"金碧楼台倚半空"之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br> 苏仙观曾受唐宋皇朝多次赐封,门额有汉白玉石盘龙御碑,是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皇帝所赐,上御书:"敕封苏仙昭德真君",楷书阴刻。 苏仙观正殿分三厅,上厅正中塑苏仙童年像,中下厅两壁绘有"橘井泉香"的神奇故事的传说,人物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苏仙观后有一巨石突兀,名曰"升仙石",又名"跨鹤台",传说昔日苏耽就是在此跨鹤升仙。 在苏仙观东北角这间厢房,曾为爱国名将张学良幽禁处,现称"屈将室"。 张学良将军从南京鸡鸣寺宋子文公馆几经辗转迁徙,于1938年被软禁在苏仙观内。 解放后将这里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学良将军的卧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学良将军的生活用具。</h3> 在这里张学良将军壮志难酬,有家难归,有国难报,挥笔在墙上写下了写下"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了少帅满腔爱国情怀却难展宏图的抑郁之情。 我们在苏仙观的观景台,远眺蜿蜒山峦、白雲飘逸的美丽景色。 山脚下四面青山环绕郴城,云雾中高楼林立,给人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妙体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欢迎光临,谢谢观赏!</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