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韩城市,陕西省辖县级市,渭南市代管。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距省会西安240余千米,总面积1621平方千米。韩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黄河岸边的一座千年古城,素有“文史之乡”、“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一个曾经被称为“小北京”的地方。在清乾隆年间,一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却成为官场的人才输送中心。当时,韩城有130多名五品以上的京官,甚至有“朝半陕、陕半韩”的说法,这种人才输出的规模堪比现代的“北大清华超级输出地”。乾隆皇帝下旨三道:允许韩城百姓结婚时穿龙袍凤冠;民宅可仿照北京贵族四合院修建;人死后可沿袭北京贵族的丧葬制度。这些旨意使得韩城在风俗和建筑上与北京高度相似,因而得名“小北京”。</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古城内有文庙、九郎庙、韩城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9:30开车出发从太原市前往韩城古城,11:10到达霍州服务区,加油休息。</p> <p class="ql-block">13:15到达韩城古城停车场。老城是韩城的文物荟萃之地。高耸的金塔,成片集群的古建庙宇,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金大定三年(公元1173年)修建了七级八角宝塔,是韩城古城的标志,所以又把韩城古城称作金城。</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韩城除古城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祠墓、战国时期魏长城、元代大德五年大禹庙及中国西部最大的孔庙韩城文庙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韩城老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全国范围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韩城的“元建”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城文庙东营庙城隍庙三庙景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三庙景区(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韩城古城东部,由韩城文庙、东营庙、城隍庙三座古建筑群组成。其中文庙和城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营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庙景区总占地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其中单体古建筑有一百多座,馆藏文物上万件。</p> <p class="ql-block">韩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现有陈列《韩原旧事﹣韩城历史文物展》、《韩城古今名人大观展》、《韩城古代碑刻展》、《韩城石雕造像展》、《古牌匾艺术展》、《城隍历史文化展》等。博物馆是一座以古建群为依托、文物陈列与古代建筑为一体的地方性历史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门票50元/人,60周岁以上半票,65周岁以上免票。</p> <p class="ql-block">韩城城隍庙,古为祭祀城池守护神之所。它座落在古城东北区,总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始建于唐宋之际,现今的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形成的,建筑占地阔绰,规模宏伟,沿中轴四进院落,主体建筑南北一线排列,配列建筑东西遥相呼应,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雕饰精美华丽,琉璃覆瓦,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是一组不可多得的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大型古建群。</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是供奉守护城池的城隍神的祀庙,远在周代,我们民族就开始祭祀城隍神。到唐、宋天下诸城遍祭城隍,明清时期更是根据不同等级的城市,给城隍神封为不同的爵位和封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权。今天社会文明进步,昔日神权不再,这里便成为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东营庙,位于韩城市金城区韩城古城之东城隍庙巷东端南侧,过去为守护城池驻军的兵营,属城区五营之一,建有祭祀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代初期,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修而成。坐东向西,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东营庙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是韩城五营庙中现存较完整的,以此反映了韩城“五营”庙建造情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东营庙,主体部分从前到后共有两进院落,殿堂按东西轴线依次排列,主要有山门、过殿、献殿、寝殿等共十余座计33间。在轴线的北侧,还保留有其它建筑,西面是三公祠,坐北面南,最南端是入口,为两柱式牌坊门,向北是献殿,其背后是寝殿。主体建筑简约明朗,风格朴拙而绝少雕饰,体现了“武圣”关羽的“浩气天齐”和朴实无华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韩城文庙,位于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陕西现存最完整的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韩城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此后历代都有修建,现存建筑重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总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韩城文庙的大门。灵星即天田星。古时祭天,先祭灵星,取祈年报功之义。汉立灵星祠。宋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亦用于孔庙。后见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建在两级总高0.80米的台基之上,并列三道,中高侧低,中宽3.77米,两侧各宽3.02米,门为坊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悬山顶,屋面布琉璃筒瓦。</p> <p class="ql-block">韩城文庙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前庙后学”,共有四进院落,二十二座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具有元代建筑风格,后存建筑为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元代旧址上重建而成,形成前庙后学的格局,后多有修缮。</p> <p class="ql-block">韩城文庙坐北朝南,不设南门,共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以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伦堂、尊经阁等构成一条南北长200米的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韩城市状元府博物馆,是清乾隆年间、状元王杰时任军机大臣时在韩城拥有的一宅院,人称“状元府”。位于韩城市金城大街西侧,并院重院通连八院,格局为“万”字型,因而宅院又称“万字院”。状元府,两朝宰相,一代帝师。门票50元/人。</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博物馆,八院相连、布局巧妙,十八展宝、书韵飘香。馆藏明清至民国韩城籍名人书画300余幅,其中,状元王杰祖孙三代四人墨迹尤为珍稀。另馆藏各类木雕石刻千余件,是一座独具韩城建筑特色的北方园林式博物馆。 CCTV -4《国宝档案》栏目为状元府做过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晚号葆淳,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清雍正三年(1725)农历十月二十七日生于韩城庙后村。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科状元(清代300年科举考试中、西北地区唯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乾嘉两朝宰相(首辅)。</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博物馆,现址是王杰荣归故里的居住地,这里曾是韩城市金城街道办的办公场所,后来又用作他途。1998年2月,王杰故居的状元楼被评为韩城市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到2018年9月28日,状元府博物馆开馆,标志着这个以清代状元王杰的老宅院改建的状元府博物馆正式对外迎客。</p> <p class="ql-block">王杰祖上以经营农田为生,父亲王延昭曾担任浙江石门县主簿。王杰自幼就天资聪颖,表现出过人的天份。4岁便能识读匾额上的大字。王杰是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陕西籍状元,在乾隆五十二年入阁为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嘉庆五年继和珅后为内阁首辅,两朝为官40余年。</p> <p class="ql-block">王杰生性刚直,清正廉明,一身正气。王杰辞京还乡之日,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重。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盛赞王杰的生平和为人。</p> <p class="ql-block">王杰善诗文、工书法,著有《葆淳阁集》、《惺园易说》等。</p> <p class="ql-block">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80大寿时,巡抚方维甸专程带着皇帝的贺诗、题匾及赐给王杰的珍宝等到韩城登门祝贺。王杰次年赴京答谢,不久,在京去世。</p><p class="ql-block">乾隆帝御赐王杰70岁寿匾</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文化街区,是在韩城古城的基础上,在经历5年的保护与开发后于2016年7月30日正式开放。依托古城4A级景区文庙、城隍庙、东营庙三庙一体,对周边原有古建筑进行了保护与功能提升。</p> <p class="ql-block">逛韩城,看非遗,隍庙古街区。在这里可以观看到韩城特有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品味特色美食、欣赏明清古建筑,在游览中体验韩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民间风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史记文化街区,位于韩城古城东部,于2016年全新开放,是一处集商业、文化、餐饮、娱乐、住宿及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街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汇聚了以手作非遗、文创商品、文旅体验等为主的特色商铺和民宿酒店,可以说,这里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与体验需求。</p><p class="ql-block">超级棉花糖</p> <p class="ql-block">韩城全市共有112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陕西省级13项、渭南市级22项、韩城市级74项。</p><p class="ql-block">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4人,其中国家级1人、陕西省级12人、渭南市级61人、韩城市级130人。</p><p class="ql-block">非遗工坊21家,其中渭南市级5家、韩城市级16家。</p> <p class="ql-block">剃头,旧时剃头匠除了剃头,有些兼做正骨、按摩、掏耳朵等。这一职业“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过去剃头讲究“僧前道后,官左民右。”意即给和尚剃头,第一刀应先剃前面;给道士剃头,第一刀应先剃后面;给官员和老百姓剃头,第一刀分别先剃左右两面。剃头匠也有游街串巷的,出行时一头是炉子,另一头是剃头器具等,这就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由来。此处所展示的即为剃头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弯弯巷,位于韩城古城北门附近,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的小巷。从古朴的北方民居到历史悠久的建筑,弯弯巷不仅展示了韩城古城的历史沧桑,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休闲体验。</p> <p class="ql-block">弯弯巷,是一个以明清文化为主要元素,集文化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体验式街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走在街巷里仿佛能听到千年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沿着街道走进巷子里,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地。</p> <p class="ql-block">明径第,青砖灰瓦,古宅老院。翠竹葱茏,苍柏郁郁。</p> <p class="ql-block">御前侍卫府,位于韩城市金城弯弯巷的拐弯处,南北向一连三院。正門外悬挂“御前侍卫府”“进士”“文魁”“武魁”“连登三榜”五方牌匾。</p> <p class="ql-block">御前侍卫府,是同治十年武科进士、蓝翎侍卫、直隶都司張鸿彪,咸丰九年武科举人張鸿基;同治十二年武科奉人張鸿泰,即“建登三榜”的張氏三兄弟故居。</p> <p class="ql-block">御前侍卫府,现在是民俗博物馆,门票5元/人。</p> <p class="ql-block">史记体验馆,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以“史记”文化为主题,匠心打造了史记成语故事、史记大讲堂、竹简抄书体验区、换装体验区、大漠场景体验区、大战场景体验区和大殿场景体验区等多元体验区,并推出《史记》新玩法营、《史记》大讲堂等科普教育精品课程,可以在互动学习中感悟国学精粹,领略“史家之绝唱”的非凡魅力。</p> <p class="ql-block">渭南书苑,史记沙龙。</p> <p class="ql-block">司马大讲堂,鉴史倡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韩城花馍,是韩城面塑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留存了黄河流域远古时期的生活与文化风貌。它是西北人节日庆典时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是韩城的饮食文化标识。韩城花馍主要以制作精巧、造型丰富、品种繁多、寓义深刻而著称。2013年,被列入渭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素隐茶院,新建传统风貌建筑。隐于闹市而守一隅安静,以简雅之风诠释中式韵味,营造“无声胜有声”之境界。步入其间,即见历经百年沧桑的文保房,古朴而庄重。茶院内,设有少儿茶修教室,并巧妙融合唐、宋、明、清四朝风格茶室,把茶理和茶礼融入其中,透露出空间美学的独特魅力,让人在品茗间,尽享历史与文化的深度交融。</p> <p class="ql-block">北方四合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体现了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封闭式设计,私密性强。其建筑结构稳固,抗震性能好,适应北方气候,保温隔热。文化内涵丰富,装饰艺术精湛。正房通常位于中轴线上,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为晚辈或客人居所,倒座房用于会客或储藏。</p> <p class="ql-block">韩城行鼓,起源于元初。据传元天金后,蒙古骑兵敲锣打鼓欢庆胜利,经过长期演化进而成为一种军鼓乐。后来韩城群众沿裘模仿,逐渐成为民间鼓乐。传统的表演,鼓手头戴战盔,腰遮鞍战裙,击鼓时仰面朝天,呈骑马蹲档式,模拟蒙古骑士的神姿,鼓姿粗犷雄壮,鼓点强动刚烈。</p> <p class="ql-block">韩城行鼓,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组雕塑意在展示韩城行鼓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三舍公馆,位于古城隍庙巷东口,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在古城三处老院子基础上修复而成,庭院环境优雅,处处皆景,是一家集精品陕菜、茶饮等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消费场所。韩城是“花椒之都”,三舍公馆利用花椒特产,精心推出的“花椒宴”深受游客喜爱。</p> <p class="ql-block">古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明清商业大街——金城步行街,全长近千米,此街也是古城的一条中轴线,把古城分为两部分,东部为文化活动中心,有文庙、城隍庙、九廊庙等,西部为政治活动中心,现存有县衙大堂、龙门书院、状元祠堂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院街,位于金城步行街以西,与隍庙巷相对。</span></p> <p class="ql-block">金城步行街,街道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共87栋326间,店铺分两屋,上仓下店,青砖灰瓦坡面顶,古雅的建筑配上青石板路,一派典型风貌。</p> <p class="ql-block">龙门秦晋里,鲤鱼跃龙门,活在秦晋里。韩城美食街,位于金城大街与隍庙巷交叉口西北,一条清朝建的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龙门秦晋里美食街,是在古城原有饮食街的基础上进行打造的美食荟萃地。热闹喜庆,整条街大概也就一两百米长,两侧都是特色小吃店,二楼是茶馆,可以上去喝茶休息。</p> <p class="ql-block">韩城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夏、商时期以“龙门”代称,其后有多次变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复名韩城县,此后再无变更。</p> <p class="ql-block">街区美食以韩城馄饨、羊肉饸饹、油酥角、芝麻饼、酸拌汤为主,辣子蒜羊血、白水辣子汤、枣沫糊等东湖小吃为辅,酸辣粉、重庆小面等全国知名小吃为代表,成为韩城古城的标志性街区和韩城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p> <p class="ql-block">韩城特色美食:羊肉饸饹、韩城羊肉、芝麻烧饼、石子馍等</p><p class="ql-block">韩城特产:大红袍花椒等</p> <p class="ql-block">韩塬馄饨,非遗传承打卡地。韩城人非常爱吃馄饨,一年四季都在吃,甚至可以说韩城人是吃馄饨长大的。韩城人吃馄饨讲究的是那一锅汤,与其说是吃馄饨,不如说是喝臊子汤。汤是用老母鸡和猪大骨熬制而成的高汤。韩城人吃馄饨有许多讲究,其中有专门为新女婿制作的过桥馄饨。过桥馄饨用白萝卜做馅,据说是因为白萝卜又名莱藤,谐音女儿夫君的来临。</p> <p class="ql-block">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有人计算过,一斤面粉,能够包300-500个这样的小馄饨。因为太小、所以只能包一丁点馅。馅料非常讲究,用白萝卜经几道工序加工而成 。</p> <p class="ql-block">陕北黄米甑糕,食材是黄米、芸豆和大枣。</p> <p class="ql-block">黄米甑糕,第一次吃,5元一小盒,香甜软糯,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玉米面搅团,纯玉米面,没有掺加白面,口感纯正,酸辣可口。</p> <p class="ql-block">美食街,因为地方比较小,种类比较局限,但小吃味道不错,价位也就是大部分小吃街的档位。</p> <p class="ql-block">粉汤羊血陕西名小吃。惠记粉汤羊血关中老字号,其用料讲究,采用祖传配料调汤,其汤味纯正,口感微滑,风味热烈,受到对羊血情有独钟的人们的喜好,被誉为关中羊血第一碗。</p> <p class="ql-block">羊血的保健功能很强,俗称为“清肺排毒”之宝,长期食用,对身体大有好处。另外,羊血性味咸平,有止血祛瘀之功致。可用于吐血、肠风痔血、产后血晕、外仿出血、跌打损仿等症的治疗。对便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有极好的改善作用,故《随息居饮食谱》中对羊血有生饮止诸血,解诸毒,熟食但止血,肠风痔血者宜食之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粉汤羊血,由制血、配调料和泡馍三个步骤精制而成。食时配以粉丝、香菜等辅料。羊血鲜嫩、粉丝光滑筋软、辣香扑鼻。寒冬食用为最佳。又因所用调料多为温中健胃和芳香开窍的中药,故特别受年老胃弱的顾客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美食街廊下,八仙桌摆起。</p> <p class="ql-block">韩城羊肉饸饹,是韩城的标志性美食,由荞麦面精细压制而成,搭配香葱、油泼辣子、咸面酱等调料,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隽永。10元一碗,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龙门泰晋里李记,牛舌饼、原味饼、锅盔。</p> <p class="ql-block">花椒饼,外焦里嫩,花椒香气与小麦焦香完美融合,刚烤出来最好吃,是韩城独特的传统风味。</p> <p class="ql-block">芝麻烧饼,以芝麻为主要配料,烧饼外皮酥脆,内部柔软,香鲜味美,深受韩城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韩城石子馍,又名古鏊饼,由面粉、碱面等原料制作而成,酥松荃香,易于消化,携带方便。</p> <p class="ql-block">北营庙,位于韩城市金城大街254号,始建于元代,占地2460平方米,为主祀关帝的庙宇。坐北面南,沿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过殿、献殿、正殿,轴线西侧有戏楼、配殿和厢房。</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元朝韩城驻军设有东、西、南、北、中五营,每营均设有关帝庙,以祭祈关公保佑城池安全。</p> <p class="ql-block">北营庙正殿,元代遗构,平面呈倒“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屋顶系歇山与悬山组合而成。体现了人神共治的思想文化,这种建筑格局是韩城古城所特有的。北营庙整个装饰集浮雕、透雕、绘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戏楼,位于庙院之南,殿宇之前。北向,面阔一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分心式,四椽栿。前檐两柱方形,上置方额,下施立枋并雀替,上出挑平枋并作斗栱,共五攒,转角斗栱五铺作出双抄,补间铺作中三攒为双昂如意华斗栱,斗栱间前饰木山,背封面有绘画,斗栱平枋下各饰以垂花,垂柱间饰以透雕二龙戏珠、双凤戏牡丹,布满空间。又两翘角檐下各饰以垂花。大额及其立、平枋竖面分别浮雕以亭阁桥梁,仙人骑兽,香鼎宝器,凤飞云天。额头贴饰浮雕狮头,两山墙上斗栱间砖封面有绘画。木雕华丽,为元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汉陶佣</p> <p class="ql-block">时代的记忆——老物件展</p> <p class="ql-block">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里,这些狭窄但布满韵味的巷子通常都被各种小店铺所占据着,让游客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勃勃的市集。无论是陕西当地特色小吃还是手工艺品,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心仪之物。</p><p class="ql-block">我在韩城很想你。</p> <p class="ql-block">赵氏孤儿发生地</p><p class="ql-block">“九郎”指赵氏孤儿,“九”与“救”谙音,于是俗称九郎庙。在九郎庙内祀奉的皆为赵文子(武)、程婴、公孙杵臼。</p><p class="ql-block">九郎庙位于韩城市境内,由于韩城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所以过去韩城各地建有多处九郎庙,现仅存4处九郎庙,其中以徐村九郎庙和韩城古城九郎庙保存较好,它们的存在见证着200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当年晋国朝廷内外一场忠与奸的较量,正义方暂时处于被动地步,忠臣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历尽艰辛,受尽迫害,在险象环生中保全了孤儿,并终于除奸报仇。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根据这一史实写成了《赵氏孤儿》杂剧,后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p><p class="ql-block">当年的赵武为了报恩,死后与程婴、公孙杵臼埋在一起。至今他们的墓葬还在韩城市南卫东乡堡安村“龟鹤寨”内。“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span style="font-size:18px;">臼</span>、晋程义士婴墓(简称三义墓)”,是这一历史故事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九郎庙,位于韩城市境内,元代祭祀春秋晋国大夫奕应侯赵武、公孙杵臼、程婴的庙宇。始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之前,明、清时均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沿轴线南起依次为前殿、献殿(今无存)、奕应侯大殿,轴线东侧另有孙真人祠、正阳洞及三圣庙献殿、寝殿。大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身前檐保存有彩画。</p> <p class="ql-block">韩城烈士陵园,位于金城区陵东路1号 ,为陕西省省级重点纪念设施、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韩城革命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韩城盛产大红袍花椒,近年来景区通过巧妙融合传统与创新,不仅开发出了花椒酸奶、花椒芽菜、花椒啤酒等一系列深受游客喜爱的花椒衍生品,还开发了《史记》书籍、韩城故事纪念章等系列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花椒酸奶,生牛乳为基底,微微的花椒味让人回味无穷。藤椒口味最浓郁,黑白口味逐级递减,每一口都是麻辣香醇,别有一番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