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以爱为犁耕乡土,以梦为马托未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林日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前言:教育没有捷径,但有智慧。用陪伴储蓄信任,用挫折锻造韧性,用兴趣点燃未来。当孩子某天远行时,你的爱早已化作他背包里的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学校大门后那几棵老榕树下,望着孩子们在晨光中行摆手礼(一看二笑三摆手 )时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听着教室里传出清泉般的朗朗书声,注视着八角楼前同学们用彩笔绘制的“学雷锋”手抄报,端看着同学们满脸笑意地踏跳着主校道地面游戏时——我时常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十二月初,我刚来中心小时的一情一景犹在眼前:一些老师们在寒风中躲闪而期待的面容,孩子们好奇而又渴盼的眼神.....而此刻,当看到四(1)班体育课全体同学纵横成行的队型队列,六(3)班的留守儿童小苏同学能用标准的楷书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家书,目睹总爱缩在角落的二(2)班的小强同学在课间的跳绳时绽放的笑容,听见在学校门口接送孙子的那位不识字的奶奶骄傲地对我说"我家娃现在每天教我怎么垃圾分类"......我知道,我们共同播下的种子,正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破土发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那些被光照亮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七点四十分的校园,总有二(4)班的"红领巾监督岗"在细数晨读的星星,他们用稚嫩的童声记录着:"今天有38位同学主动向老师行摆手礼,比昨天多了5人;操场南边发现3片食品包装袋,已交给值日生处理。"这些曾因留守而羞怯的孩子,如今挺直腰板成为校园文明的小卫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八好教育"(读好书、写好字、行好礼、扫好地、做好操、展好艺、排好队、做好人)的浸润下,作业本中的墨香里藏着孩子们工整的方块字,师生相遇行摆手礼,校园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课间的跳绳与毽子交替飞扬,步伐整齐、队列有序的跑操,上下楼梯靠右走,放学时排成直线走向学校大门孩子们银铃般声音“再见,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办公室的灯光总比星辰更早点亮。57岁的王老师戴着老花镜筛选智慧中小学平台里面的课件资源,他说"不能让孩子笑我们落伍";数学组的老师们把田间地头的测量、菜市场的买卖编成应用题;图音体老师带着孩子们用稻秆作画、用竹筒制乐器、木棍作接力棒。这些扎根乡土三十载的园丁,正用与时俱进的坚守诠释着"老骥伏枥"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教育是双向奔赴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家校连心桥"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令人动容的风景:在外务工的父母通过视频参与亲子阅读,爷爷奶奶戴着老花镜学用手机查看作业,建筑工地的父亲把安全教育课录音存在手机里反复听。虽然他们能给予孩子的物质支持有限,但视频那头泪流满面、语音颤抖的乡音,都在诉说着最深沉的爱。正如我们在家长学校课堂上共同领悟的:教育不是独木桥,而是众人拾柴的篝火,每份微小的努力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添薪加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成长工作坊里迸发着智慧的火花。老教师展示独创的"田间数学教学法",青年教师分享信息化教学心得,代际碰撞中诞生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校本课程。当我们把评课表换成"闪光点发现卡",当教案研讨变成教育故事分享会,那些曾被岁月尘封的教育热情,正在焕发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向着明亮那方继续奔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新起点眺望,我们要让每个晨读都成为心灵的日出,让每次弯腰行动捡拾都化作品格的积淀。即将启动的"乡村小先生"计划中,高年级学生将结对辅导低年级学弟学妹;"家长微课堂"将邀请打工父母分享城市见闻;"银龄讲师团"请年长的教师传授育人智慧。我们更要擦亮"乡土"这张金名片:在农耕园里续写"汗滴禾下土"的诗篇,在村史馆中寻找文化根脉,让教育既有书卷气又沾泥土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孤独的远征。当52岁的李老师忍着腰痛陪孩子们跳韵律操,当留守儿童小美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偷偷捐给患病同学,当那位总说"大字不识"的爷爷主动报名校园门口值班志愿者,我看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是年长教师鬓角的白霜与孩童眼中的星光交相辉映,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水乳交融,更是整个乡土社会托举未来的集体觉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继续手挽手向前走,用教育的光照亮更多回家的路。待到金秋时节,让我们在挂满学生手抄报作品的廊架下,细数每个人成长的年轮;让我们在飘着稻香的校园里,聆听到更多梦想拔节的声音。因为在这里,每个弯腰的瞬间都在播种文明,每声问好都在传递温暖,每次跳跃都在触碰蓝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爱为犁耕乡土,以梦为马托未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正由我们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书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3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