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面条

薛宏新

<p class="ql-block">薛宏新/蒜面条</p><p class="ql-block">在豫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种食物,它平凡得如同田埂上的野草,却又在无数个日升月落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与胃,那便是蒜面条。这看似简单的面食,却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记忆,如同一坛老酒,越陈越香,让人在品味中沉醉,在沉醉中回味。</p><p class="ql-block">蒜面条,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名字,却像是一首悠远的民谣,唱响在豫北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似那些山珍海味,有着华丽的包装和昂贵的价格,它只是用最质朴的方式,讲述着土地与人的故事,讲述着岁月与温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记得儿时,每当夏日炎炎,蝉鸣四起,便是蒜面条登场的时节。奶奶总会早早地起来,和面、擀面、切面,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那面团在奶奶的手中,如同听话的孩子,乖乖地变成了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面片,再被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而我,总是站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心里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煮面条的锅灶,是农家特有的风景。那口大铁锅,装满了清水,待水沸腾,面条便如同鱼儿入水,欢快地游弋起来。奶奶在一旁不时地用筷子轻轻搅动,防止面条粘连。而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上一口,那热气腾腾的面条,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吸引着我的味蕾。</p><p class="ql-block">但蒜面条的精髓,并不在于面条本身,而在于那碗蒜汁。制作蒜汁,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传承。奶奶把蒜臼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入适量的食盐,用蒜锤细细地搉成粉末。接着,生姜、芝麻、大葱白儿、什香、藿香,一一加入,每一样都承载着大地的馈赠和时间的味道。最后,才是大蒜瓣的登场,蒜瓣不能搉得太烂,要保留那点点颗粒感,让人在咀嚼中感受到惊喜。</p><p class="ql-block">小磨香油,是蒜汁的灵魂。奶奶十分吝啬地倒上一点儿,然后用羹匙顺时针反复搅动,直到那些调料融为一体。最后,香醋的加入,让整碗蒜汁瞬间活了起来,那酸香的味道,仿佛能穿透时空,让人瞬间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吃蒜面条的时候,我总是会端起那碗盛得满满的面条,面条垒得高出碗边,上面留有一个圆锥形的尖尖。那是奶奶待客的热情,也是对我们孙男阁女无尽的爱。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浇上蒜汁,再加一点辣椒油,然后边吃边拌,那香味,直冲鼻尖,让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蒜面条,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有时候,面条是黑不溜秋的杂面,有时候里面掺了很多红薯丝,但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却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饭后,肚子里总是“咕咕噜噜”的,那是生活的乐章,也是成长的见证。</p><p class="ql-block">夏天的时候,剩下的白汤和拔面条水,第二天就会放酸。奶奶总会撒进去一点干面粉搅搅,在锅里煮开,再下进去几根面条,就做成了准粉浆面条。那味道,虽然有些酸涩,却充满了家的味道,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如今,日子好了,蒜面条也变得更加讲究。反季节的青菜叶随手可买,面条也变得更加细腻筋道。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蒜面条的热爱和眷恋,却始终如一。每当我在异乡漂泊,每当我在夜深人静时想起家乡,总会想起那碗热腾腾的蒜面条,想起奶奶那忙碌的身影,想起那些与蒜面条相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蒜面条,它见证了豫北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变迁。在那一碗碗蒜面条中,我看到了土地的厚重与深情,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美好,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牵挂。</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蒜面条如此让人念念不忘?或许,是因为它太过平凡,平凡得如同我们的生活本身。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惊人的味道,但却能在最平凡的日子里,给予我们最温暖的慰藉。它像是一位老朋友,默默地陪伴在我们身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它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味道。</p><p class="ql-block">蒜面条,是豫北人的符号,是乡愁的化身。它如同一根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故乡与异乡。每当我想起它,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温暖。那是一种对家的思念,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让我们去品味一碗蒜面条吧。让那碗简单的面食,带我们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回到那个充满温情与爱的家。让蒜面条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我们内心的角落。因为,在那碗蒜面条中,有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有着我们对家的思念和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