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银发丹心书洛阳 </p><p class="ql-block"> 笔底生辉颂春秋</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本是闲云野鹤的岁月,在洛阳,却有一群白发老者以笔为犁,在古都悠久历史的沃土上勤耕不辍,将岁月褶皱里的故事凝成纸上诗,以赤子之心为千年帝都续写新的华章。</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笔触抚过定鼎门的残砖,带起盛唐马蹄的烟尘;蘸着牡丹晨露,勾勒二程故里的理学精魂。洛阳铲掘不尽的地下长卷,在他们的文字里层层铺展:从夏都斟鄩的陶纹到汉魏太学的石经,从隋唐运河的帆影到抗战时期的烽火学堂,千年文脉化作"洛阳风"的筋骨。他们参观细览博物馆中的青铜铭文,碑石刻字等文物,还以诗人之浪漫吟咏洛神新赋,让应天门遗址的月色与地铁工地的焊花在纸上交响成韵。</p><p class="ql-block">这些勤奋热忱的笔耕者,皱纹里镌刻着"若问古今兴废事"的沧桑,眼眸中却跃动着"直须看尽洛阳花"的炽热,他们热爱家乡,为宣传洛阳发挥余热,尽心尽力。其志坚,恰如龙门山上生生不息的青松翠柏;其情挚,宛若年年春天盛妆绽放的红艳牡丹。</p><p class="ql-block">而我们洛阳一高老三届的泉石松同学,就是这群老者中比较爱学习,与时俱进,勤奋创作的一位。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美篇作品,小年糕相册,精品佳作多次获奖,读者成千上万,其作品为众多同学朋友带来了愉悦快乐精神享受,为大家喜读爱看。</p><p class="ql-block">泉石松的作品总是激情扬溢,朴实生动,清新优美。他歌唱祖国,颂扬英烈,讴歌新时代,畅述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他书写美好,弘扬正气正能,创作出许多激动人心的美篇。这次新作《洛阳风》、是他继《隋唐大遗址中轴线上的明珠》及《洛河采韵》之后,蘸其故乡古韵之声,唱响的千年古都新曲。</p><p class="ql-block">泉石松历时数月,广查文史资料,辛勤创作的《洛阳风—庆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部介绍洛阳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鸿篇巨制。美篇以其详尽的历史资料,从洛阳新石器时代的王湾遗址及夏都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讲,到天子六驾博物馆,东周三王陵,再到金村东周八座天子大墓文物痛遭狂掘,几乎全部流失海外。特别是金村文物流失,我这个老洛阳也是第一次听说,感到特别的震惊和痛心!真城感谢泉石松同学不辞辛劳,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对此事件作了较为祥实的介绍,让我们能得以方便地了解到此次历史劫难事件的始末。</p><p class="ql-block">偃师佃庄东汉太学遗址,白马寺,汉光武帝陵园,作者亲自参观体检。洛阳风像读书一样,一页一页地掀开了厚重的底层。看洛阳,要有一双历史学家的曈孔,要不司马迁会说《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呢。洛阳风,牡丹风。百花为王则天令。冰天雪地独傲放,倾城空巷观靓影。洛阳风,白马驮经到洛城。马寺钟响声声脆,木鱼慢击朗经鸣。洛阳风,五千多年建都史。十三朝帝王建都城,夏商最早二里头,华夏文化源头清。邙山晚眺少闲土,魂车祖马长相逢。四大名窟山色绿,香山红墙白园碑。</p><p class="ql-block">《洛阳风》深沉实述了洛阳的古韵辉煌和伤痛劫难,明快描绘了洛阳的现代发展成就,让你沉思,让你感慨,让你兴奋,给你历史知识,展望美好前景。</p><p class="ql-block">在相册最后部分的《洛阳牡丹赋》中,融汇了洛阳牡丹的历史典故,誉赞了国色天香的傲骨芳华,展现了洛阳牡丹今朝的盛世华章,古韵典雅,文辞华美,真正让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总之,泉石松的这部新创美篇相册:图美诗美赋文美,确实值得大家认真阅看。所以我特地推荐给大家,希望朋友们耐心读读,一定会有所收获,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 洛阳一高老三届 李建周</p><p class="ql-block"> 25年3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