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陳培宇

① <p class="ql-block">老师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不当的语言可能成为伤害学生的利刃。就像书中提到学生忘带作业时,最差师表的老师会斥责:“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这么不重视学习!”而最佳师表的老师则会说:“我知道有时候事情多容易忘,我们一起想想怎么避免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前者的话语只会让学生陷入羞愧和恐惧,而后者却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尊重和理解应是师生交流的基石,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p> ② <p class="ql-block">表扬要具体、真诚,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受,避免空洞的评价和判断。比如,当学生完成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时,不应简单地说“画得真棒”,而要说“我看到你在这幅画的色彩搭配上花了很多心思,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老师特别喜欢你对这个主题的独特表达,真的很棒!”这样的表扬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所在,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表扬,以免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p> ③ <p class="ql-block">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应秉持尊重、平等和合作的态度。在面对家长的质疑或不满时,老师不能一味地辩解,而要耐心倾听,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担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当学生在学校出现行为问题时,老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客观地描述事情的经过,而不是指责孩子或家长,然后一起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p> ④ <p class="ql-block">在危机面前,老师要保持冷静,先关注学生的情绪,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然后再理性地解决问题。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不应立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要分别倾听他们的诉求,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比如,书中提到两个学生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争吵,老师先安抚他们的情绪,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现在一定很着急,先冷静一下,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等他们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和互相尊重。</p> ⑤ <p class="ql-block">常规管理是班级有序运行的保障,但传统的责罚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在常规管理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尊远比惩罚更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比如,当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学生违反纪律时,与他们进行私下沟通,了解原因,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书中还提到用小纸条、小信件等方式来管理学生,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隐私,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期待。管理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一种引导和激励,要让学生在自觉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