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汉市“AI赋能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研讨”活动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成功举办</p> <p class="ql-block"> 阳春3月,寒气褪尽,樱花开遍整座城市,如云似霞。在众多教育同仁翘首以盼中,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与华中师大附属第一中学携手承办的“AI赋能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研讨”活动于2025年3月26日下午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一号报告厅隆重举行。武汉市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员肖胜兰、 全市各区教研员和近500名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融合”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旨在探索AI技术支持下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推动“双新”背景下的课堂创新与实践,为全市英语教师搭建智慧教研的交流平台。现场座无虚席,研讨氛围热烈。</p> <p class="ql-block">一、启幕致辞·智慧起航</p><p class="ql-block"> 活动由华中师大一附中英语教师任紫君担任主持。任老师代表学校对武汉市专家、教师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期待和大家共同开启AI与教学融合之旅。</p> <p class="ql-block">二、课堂实践·AI赋能新课堂</p><p class="ql-block">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年级陈晨老师呈现了一节AI赋能的读写课。课堂上,陈晨老师首先带领同学对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感官细节描写和修辞这两个重要写作手法, 其后以输出为导向,创设一个虚拟情景:请同学们为武汉文化和旅游局筹备的线上展览写一篇介绍“武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文章。在引导学生生成文章的过程中,陈晨老师唤起学生们对东湖、热干面等自然和文化特色的兴趣和热爱,并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篇章内容创作。值得一提的是,AI的使用贯穿整个课堂,包括与学生共建词汇库、将学生的写作情境再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等多个环节。教学中,AI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支架,更通过互动反馈帮助学生优化表达,充分体现了技术对个性化学习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三、系统总结·经验共享</p><p class="ql-block"> 观摩课之后,陈晨老师对此次备课、授课进行充分阐释:这堂课以“感官细节描写”为核心,基于逆向设计思路,旨在运用AI工具辅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陈老师认为学生们基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对于描写类文章并不陌生,但是却无法输出相似水平的英文文章,问题在于学生们目前没有运用感官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的意识,并且缺少相应的词汇、语料储备。因此,这堂课旨在利用合适的AI工具,在这两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辅助,通过AI生成范例、实时补充语料、激发想象联想。同时陈晨老师也提出,每个AI工具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如何各取所长,是我们今后应该继续探索并实践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四、深度剖析·美感与逻辑兼具</p><p class="ql-block"> 华中师大一附中英语教研组长贺莉老师对该课堂进行评课。贺老师高度评价本堂课“四美兼具”——意义之美、结构之美、思维之美与AI之美。意义之美在于这堂课从欣赏美、发现美到表达美,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结构之美在于简洁简练,流程简单,框架明晰,有助于学生建立框架思维。思维之美在于深入浅出,写作任务的设定以大单元项目化学习为终,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原文中有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以此取长补短更好地完成新的主题创作。AI之美在于AI之智,本堂课能充分利用AI的多种功能,整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如AI共建词汇库、AI提供写作范例、AI进行过程性评价等。同样重要的是,本堂课支架完善、内容扎实,从读到写,从结构到语言,从词到篇章。学生现场生成的篇章充分印证了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p> <p class="ql-block">五、经验分享·共促教育发展</p><p class="ql-block"> 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长黄蕾老师分享了备课组“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设经验。备课组潜心教研,以课题为引领,以研促教。集体备课常规教学和专题研讨双线并行,并坚持“五有”原则:有主题、有发言、有交流、有反思、有改进。此外,备课组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p> <p class="ql-block">六、互动交流·思维碰撞</p><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本节课为AI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范本,尤其赞赏其“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设计。武汉市第十七中学李老师用eye-opening、jaw-dropping两个关键词高度赞赏本节课并分享了自己应用DeepSeek为学生习作提供及时反馈的做法。汤逊湖高中赵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AI赋能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困惑。钢都中学丁老师对陈老师应用AI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做法深受启发,认为本堂课旨在教会学生使用AI,适应了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此外,江汉区教研员涂瑞志老师提出现阶段应用AI可采用“精准指令”和“生成—模仿—再创造”的闭环使用策略,强调了“AI赋能不是替代教学”。</p> <p class="ql-block">七、专家引领·AI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高中英语教研员肖胜兰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课做到了动静结合、情理交融、虚实相生,是一节真实、自然且水到渠成的读写课。同时,她对本节课在AI赋能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实践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老师们继续在AI与教学融合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活动展现了华中师大一附中在“AI+教育”领域的先锋探索,为全市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智慧教研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技术赋能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实现双向奔赴。变革的号角已然吹响!让我们一起在技术赋能的助力下,让学科育人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磅礴教育力量,向着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速启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稿: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p><p class="ql-block">撰稿:杨丽 熊天晓</p><p class="ql-block">审稿:肖胜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