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墓(程林)

超燃

<p class="ql-block">昵称:超燃 美篇号:5182524</p> <p class="ql-block">  二程指程颢(hao)、程颐(yi)兄弟俩,同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p><p class="ql-block"> 二程墓,就在我们老家伊川县城西荆山脚下,距离洛阳市南约25公里。2025年3月15日我专程再次走进二程墓(如今改造为程林文化园区),拍照学习二程文化。</p> 二程墓建设规模 <p class="ql-block">  来到程林文化园区,首先是坐北朝南的高大门楼,进门后由东向西过第一个四柱三门洞大牌坊,楹联<b>“天地立心继千古绝学,生民立道开万世太平。”</b> 来到中心广场,只见两尊并肩而立端庄儒雅的白色汉白玉雕像矗立在中心基座之上,这即为程颢、程颐兄弟俩,后面为坐北向南的程庙,东西分别为书院和程林。</p> <p class="ql-block">  该园始建于公元1108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和其父程珦的墓园,还有二程堂伯父程琳及叔父的墓冢,原占地100余亩。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后政府先后加大维修保护力度。2003年投资100万元实施了程园广场工程。</p> <p class="ql-block">  2008年,程氏后裔、郑州兴亚集团董事局主席程道兴有意投资扩建程园。经考察论证,于2011年开工,直至2017年建成开放,先后投资3.5亿,将其扩建为程林文化园,共占地300余亩(其中200余亩以租借形式),政府配合,共分3部分,由西向东分别为程林、程庙和中心广场、书院。 程道兴是一位企业家,程颐的第31代孙,曾在伊川服兵役,部队就在程园旁边,后来经商有实力后,投资扩建程园,也算办了一件大实事。</p> 程庙 <p class="ql-block">  我首先进入中间的程庙。程庙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从南至北的建筑依次为华表、崇礼门、宗师殿、两圣殿、崇理殿等。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庄重肃穆。大殿等重要建筑多采用歇山顶或悬山顶,屋顶坡度较为平缓,出檐深远,给人以舒展大气之感。斗拱结构精巧,比例较大,制作精美,具有典型的宋代建筑特征。宗师殿楹联<b>“道兴于世首理学,万世宗师惟两贤。” </b></p> <p class="ql-block">  宗师殿</p> <p class="ql-block">  兄<b>程颢</b>(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洛阳人。嘉祐年间举进士后,曾官至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张载等相互联系,共同研学。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病逝,享年54岁。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纯公。</p> <p class="ql-block">  两圣殿</p> <p class="ql-block">  弟<b>程颐</b>(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十四五岁时,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后专注著书讲学。享年75岁。南宋,追谥正公。兄程颢以从政为主,弟以研学为主,兄弟俩被世人称为“二程”。</p> <p class="ql-block">  崇理殿</p> 程林(二程墓、祠堂) <p class="ql-block">  然后来到程林,在中心广场西边牌坊后面是祭坛,呈上圆下方之态,寓意“天圆地方”。依次为神道、享殿、家族墓及祠堂。</p> <p class="ql-block">  <b>祭坛正北为神道,</b>两侧立有一对对石像生,自外向里依次是华表、狮子、绵羊、马、麒麟、象、文官、武官。</p> <p class="ql-block">  <b>享殿</b>:殿内主祀二程和他父亲程珦,两侧挂有历代帝王、名人对二程的赞美诗句<b>“同堂配享传万古,一事成祀永千秋。”</b></p> <p class="ql-block">  <b>祭祀广场</b>:是每年清明节程氏后人举行祭祖仪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b>家族墓</b>:祭祀广场后是二程和程珦3人的墓冢,呈“品”字形排列,墓碑分别刻有:左兄“宋儒程明道先生墓”右弟“宋儒程伊川先生墓”后父“宋儒程伯温先生墓”。前面又修建一座程颐孩子的衣冠冢,东侧扩修了程琳墓、程璠墓、程珫墓、程瑜墓等众多程氏族人墓冢。</p> <p class="ql-block">  墓地名除了皇帝为陵外,林、冢、墓、坟都有称呼,有点乱。墓前同一个地方有两方碑,一个墓、一个林。据考证明代宗景泰六年曾诏令两程墓祠按颜(颜渊)、孟(孟轲)二圣例修建,但因诸多原因未落实。所以后世立程林碑没有落款。</p> <p class="ql-block">  <b>千年古柏</b>:相传是二程的堂伯程琳安葬时所栽,是程林537棵古柏中最老的。此墓地最早是仁宗皇帝颁赐给程琳的,后二程父子三人及子女叔父先后葬于此,逐渐形成程氏家族墓群。</p> <p class="ql-block">  <b>古祠堂</b>:始建于宋崇宁五年(1106年),历代多有修缮,为二进院。一进院内立有明清两代的4座重修碑、韩国程朱学会所立碑;二进院有主殿、东西厢房。主殿供奉二程父子三人,楹联<b>“自古汉唐无双士,于今伊洛第一家。”</b></p> 二程思想 <p class="ql-block">  东边为新建的二程<b>书院</b>,为二程文化研究学习的地方,没有进。门前楹联<b>“道学堂前立寒雪,兴礼门内坐春风。”</b>据考证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洛阳市郊安乐窝。二程出生于湖北黄陂其父任上,被贬洛阳后主要生活讲学地点在洛阳市郊以及伊川鸣皋书院。程颐晚年(1103年)携家族定居现嵩县田湖镇程村,后明景泰六年(1455年)皇帝下诏将程村命名"两程故里"。</p> <p class="ql-block">  <b>二程主要思想论点有:1、天理观:</b>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是先于天地存在的永恒真理。<b>2、人性论:</b>人性分为“天命之性”是纯善的,是天理的体现;“气质之性”则有贤愚、善与不善之分,是由于人所禀受的气有清浊不同而造成的。但只要"肯学","不自暴自弃",下愚也是可移的。<b>3、修养论</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认识天理,进而提升道德修养。主张知先行后“不致知,怎生行得?勉强行者,安能持久?” <b>4、社会政治思</b>想:二程认为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是天理的体现,主张维护封建秩序。强调统治者要以天理为准则,实行仁政,关心民生,认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p> <p class="ql-block">  <b>二程墓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b>程颢、程颐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他们所创立的“洛学”,以及后世程朱理学,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二程墓作为他们最后的归宿地,承载着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人缅怀和研究二程理学的重要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  <b>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二程,上承孔孟,下传朱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二程,知行完备,才德全尽,性命义理,造诣高深,可谓不折不扣的至善至美之人。二程理学的影响深远,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他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是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加以研究。感谢程氏后裔程道兴独资捐建二程墓,完全交给政府,并以租借形式,给当地村民每年40多万租金,为传承理学文化,惠及当地百姓及程氏后人做出了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