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5日教研室韩霞老师到我校沉浸式教研,她在聆听数学课后,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下八里小学数学教研组针对我校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更好地探讨计算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计算教学新模式”主题教研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数学计算教学展示课。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情积极备课。</p> <p class="ql-block"> 陈素巍老师围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教学,通过分步演示、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设计“基础竖式计算→改错题→解决问题”梯度练习,既强化竖式书写规范,又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能力。</p> <p class="ql-block"> 白小霞老师本节课紧扣“通分”核心,注重直观操作与抽象算法的结合,设计“基础计算→判断纠错→生活问题解决”的练习梯度,尤其针对“分母互质”和“分母有公因数”的不同情况设计对比练习,强化通分方法的灵活应用。</p> <p class="ql-block"> 刘霞老师以旧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通过对比迁移,引导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再相加”的算理,知识衔接自然。</p> <p class="ql-block"> 杨帆老师以“分糖果”“搭小棒”等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采用“先横式后竖式”的过渡策略,分步演示“商、乘、加减”的书写过程,重点强调“余数与被除数个位对齐”“余数单位与被除数单位一致”等细节,规范竖式书写习惯。</p> <p class="ql-block"> 张海荣教师以思维导图梳理正反比例的核心要素(变化规律、关系式、图像),通过表格对比“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设计“行程问题”“购物问题”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判断比例关系并列出方程渗透模型思想。</p>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后,教研组的教师们分别谈了从展示课中的收获和自己的见解,贾校长和李主任对这做课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此次教研活动,给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更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p> <p class="ql-block"> 下八里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活动,调动了老师们对计算类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计算教学在构建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和老师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思考。为计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优质发展提供了新平台。</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爱花</p><p class="ql-block">图片:数学教研组</p><p class="ql-block">审核:贾金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