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16人赴贵州旅游团,在3月16日抵达遵义,到达当日下午马不停蹄去瞻仰遵义会议会址,然后随旅游车去到住宿酒店放下行李,九点多晚餐后回酒店休息。次日8点我们随旅游大巴车向镇远古城出发。</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有喻为东方威尼斯,也称为贵州小江南。舞阳河如一条碧玉腰带,在黔东南的群山间蜿蜒出"S"形的柔美曲线。我们住宿的客栈就在舞阳河岸边,当晨雾从河面升起,镇远古城的黛瓦白墙便在缥缈中若隐若现,恍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这座有着2300年历史的古城,用时光的笔触在山水之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古建筑群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悬崖之上。这座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建筑群,将中原殿宇与苗侗吊脚楼巧妙融合,飞檐翘角间流淌着六百年的风雨沧桑。张三丰修行的遗迹、王阳明夜宿的旅邸、林则徐题刻的碑碣,都在诉说着这座"西南大都会"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深入古巷深处,"歪门邪道"的建筑智慧令人称奇。每户人家的院门都斜对着街道,巷道也刻意曲折迂回,既遵循风水讲究,又暗含"财不露白"的处世哲学。斑驳的木门后,雕花的窗棂透露出明清商贾的富庶,天井里的石缸盛满雨水,滋养着庭院里的绿植,延续着"四水归堂"的徽派遗风。</p> <p class="ql-block">午后泛舟舞阳河,两岸喀斯特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河水中,渔夫的竹筏划过,搅碎了满河的云影。高过河的漂流则充满野趣,190米的落差让橡皮艇在浪花中跌宕,两岸的原始森林送来清凉的山风。铁溪的龙神嫁妹传说为这片"云贵小九寨"蒙上神秘面纱,溪水在乱石间跳跃,如银链般蜿蜒入林。</p> <p class="ql-block">舞阳河畔的天后宫见证着航运的兴衰,福建会馆的妈祖庙与江西会馆的万寿宫遥相呼应,诉说着明清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报京侗寨的"三月三"歌节、金堡苗寨的"六月六"吃新节,将农耕文明的智慧融入歌舞之中。尚寨土家族的唢呐声在山谷间回荡,吹出的不仅是节庆的喜悦,更是对土地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古城换上金装。祝圣桥的灯笼次第亮起,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游船划过泛起金色的涟漪。河畔的酸汤鱼店飘来诱人的香气,红亮的汤底翻滚着鲜嫩的鱼肉,配着当地的糯米酒,让人忘却时光。《古韵镇远》的实景演出在山水间上演,傩戏的面具、侗族的大歌、红军的故事,在光影交织中重现千年风云。</p> <p class="ql-block">和平村的青砖灰瓦里,留存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这座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军俘虏收容所,曾让700多名战俘在感化中觉醒,137人加入反战同盟。展览馆里的老照片和文物,无声诉说着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周达文故居的天井里,仿佛还回荡着这位革命先驱的朗朗书声,故居旁的革命史馆里,红军长征的足迹与镇远地下党的故事交织成红色史诗。</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我们一行离开镇远。晨雾依然笼罩着舞阳河,时光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这座被山水滋养的古城,用它的包容与坚韧,将中原文化、苗侗风情、红色记忆熔铸成独特的文明密码。当我踏上旅游大巴时,镇远的青山绿水早已化作一幅水墨长卷,镌刻在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作者与团友的摄影,部分文字来源于豆包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