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中洋县——朱鹮篇

王昌威

<p class="ql-block">  朱鹮是稀世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全身羽毛大部分白色,翅为粉红色,头部橙红色,喙黑而细长弯曲,后颈羽毛延伸矛状,形成羽冠。朱鹮以其特有的羽色和秀丽的体态以及翩翩起舞的轻盈姿态,被称为东方宝石之鸟、吉祥之鸟。</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0日,我们摄影爱好者一行32人,在晋善晋美摄影俱乐部艾诚老师的组织下,前来陕西汉中洋县朱鹮之乡拍摄朱鹮。在这片油菜花遍地,春色满园的土地上,分三次在不同的野外抓拍,目睹了朱鹮在空中飞翔、河边上捕食、树枝上踩背等多种生活习性,也算是幸运满满,不虚此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朱鹮是东亚特有的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东南部、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俄罗斯、日本、朝鲜先后宣布本国境内野生朱鹮灭绝,国际社会将朱鹮列为“国际重点保护鸟”。</p><p class="ql-block"> 我国于1978年9月启动寻觅野生朱鹮的活动,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1981年在陕西汉中洋县姚家沟,发现7只野生朱鹮,并被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开始我国在陕西周至、陕西铜川、河南董寨、浙江德清、钱江源国家公园等地进行野外放生。截止到2018年我国共有野生朱鹮2000只。在中国的帮助下,日本、韩国也重新建立了朱鹮再引入种群。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朱鹮的受威胁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p> <p class="ql-block">  朱鹮,又名朱鹭、红朱鹭,红鹤,红脸鹮鹭。中等体型,朱鹮为雌雄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毛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毛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p> <p class="ql-block">  朱鹮为大中型涉禽,体重约1500—2000克,嘴长而弯曲,嘴尖及腿、趾部为朱红色。春夏季羽毛渲染铝灰色,秋冬季节变为粉白色。栖息于海拔1200至1400米的疏林地带。它营巢于高大乔木上,活动在田边和浅水溪边,以鱼、虾、田螺等为食。蛇、乌鸦、鹰类及鼬科动物是朱鹮的天敌,常捣毁朱鹮的巢,甚至吃掉卵和雏鸟。</p> <p class="ql-block"> 洋县附近,汉江岸边浅滩上,几只朱鹮正在捕食。</p> <p class="ql-block">  我国经多年不间断的努力保护和培育,目前朱鹮数量已突破7000只以上。由7只发展到7000多只,堪称“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p> <p class="ql-block">  春天也是朱鹮繁殖的季节,在抓拍过程中,不时也能拍到朱鹮嬉戏、踩背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春日快乐,谢谢来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