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洁之民 <h1>现如今已并入南京九中的原二十五中学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东方中学,建于1924年。新中国建国后,更名为二十五中学,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并入了南京九中。</h1> 南京东方中学校徽 <h1>民国时期的女子能够读到中学已是凤毛麟角,而东方中学校内有不少名门望族的闺秀。曾国藩不知第几代的孙女曾宪楣、曾宪檑姐妹二人就在该校读书,她们天真、活泼,说话快且不饶人,但人缘却很好。</h1><h1><br></h1><h1>还有个女生叫居载春,是个高干子女,其父是国民党元老居正,时任民国五套班子之一的司法院院长,是个副国级高官,但其女作为官二代却言行自律,穿着朴素,不事张扬,为人低调。</h1> 民国司法院院长居正 <h1>该校有不少男生认真读书,求知欲很强,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出版的一本《科学世界》杂志曾刊登了该校一名学生一连串涉及生物学的提问:蚂蚁为什么筑巢在有水的地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为什么说“鸽子没有胆”?乌龟为什么能长寿?人类双胞胎是何理?猫咪求偶时为什么要惨叫?《科学世界》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但却未回答人类分娩双胞胎的问题,也许杂志小编认为这涉及人类性与生育的敏感话题,便回复以“本题另作专文解答”,至于小编后来是否专文解答了这个问题,就不得而知了。</h1><h1><br></h1><h1>这个小编也是“一根筋”,你把敏感内容屏蔽一下,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刊登了题目又不立即作答,还要下回分解,你这不是存心吊人胃口吗!</h1> 民国时期出版的科学世界杂志 东方中学学生的提问 学生的提问:人类的双胎不知何理 <h1>东方中学里也不乏一些纨绔子弟,他们在校期间好吃懒做混日子,甚至染上了骗吃骗喝的恶习。</h1> 东方 中学学生肄业证明 <h1>有个来自武进乡下的13岁孩子吴汝康进了东方中学念初一,这个乡巴佬引起了高年级一帮歪门邪道学生的注意。他们对老实巴交的小吴说:“你帮我们跑腿买吃的,买到了我们带你吃一点儿,你再帮我们记记账。”那些糕点、糖果都是小吴在乡下根本没吃过的,他觉得跑跑腿、记记账就能解馋,便欣然答应了。那帮学生还告诉小吴说:“买东西时可以赊账,学期结束时我们一把头付清,你放心!”</h1><h1><br></h1><h1>学期末,糕点店的伙计拿着账单“叮(盯)”着小吴要钱,这个乡巴佬穷得叮当响,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才知道上了那帮“无二歹鬼”学生的鬼当。</h1> <h1>这些“鬼”平时毫无心思做作业,却一门心思忙着写情书给女生,不少人写的情书是错别字连篇。</h1><h1><br>1936年第3卷第7期的《中国学生》杂志说:“东方中学的门口有个邮筒,昨某生遇邮差,询其每次可有多少信,该邮差答称仅东方已占去一半。”</h1><h1><br>估计这些信件都是东方中学的男生寄给外校女生的情书,他们也知道给本校女生写情书,搞不好会被告发,而距离东方中学不远的震旦中学、钟南中学、汇文女中的“盼兮”(姑娘)就成为这些花心大萝卜猎艳的首选目标。<br></h1> 中国学生杂志 <h1>该杂志还说:“南京上半年的学生所剃和尚头的钟南、东方,大半恢复原状,将成翩翩英俊。”估计这些公子哥儿都是为了追求女生而改变了自己的发型,梳起了“二边刷的西装头”,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头发是“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用南京人的俚语来说:“苍蝇叮上去都要打滑。”</h1> 有关东方中学校门口的邮筒和学生发型的微讯 <h1>学校为了管教这群荷尔蒙爆棚的“活闹鬼”,便引导他们阅读校图书室的藏书《性教育》,他们才不吃这一套,黄色小说还看不及呢!</h1><h1><br>难怪当年南京人就有句顺口溜:“东方东方,吊儿郎当,进去一个,出来一双。”<br></h1> 东方中学图书室藏书《性教育》,右上角放了一只鸡蛋 <h1>直至现如今,有人看到网上有幅老照片,照片上就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性教育》一书,封面上赫然盖着“南京东方中学图书室”的蓝色印戳,书角上竟然还放着一只鸡蛋,便大惑不解地说:“放一只鸡蛋干么事啊?应该放一支钢笔,表示认真读过这本书了,还用钢笔划了重点,作了笔记。”另有一人则指着鸡蛋说:“老兄,你这就有所不知了,‘东方东方’,‘出来一双’倒也罢了,就怕‘出来成仨’哦!”现在想来,那本《科学世界》杂志的小编之所以不肯直面解答人类分娩双胞胎的问题,并非是杞人忧天,他是怕“进去一个,出来一帮”呀!</h1><div><br></div><div>2025年3月2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