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钓鱼

享受寂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美篇中如果有爱钓鱼的鱼友看到定会看看钓鱼的话题,在这里我就说说钓鱼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这里說的是钓鱼活动的一个小的分支,那就是只说中原地带手竿中野钓的部分,对于专业钓鱼大师来讲我说的这不过是小菜一碟。不过我觉得无论是哪位鱼友,他在钓鱼出发前的满怀信心、钓鱼前的装具准备、钓鱼过程中的期盼、中鱼时的兴奋、遛鱼时的享受和担心、鱼获的喜悦、收获白板后的沮丧和对教训的反思大致是相同的。而且这个系列工程每个环节的触心感受只有“爱”钓鱼的鱼友才最清楚。五十多年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尝了钓鱼的幸福享受和过程的艰辛。我的理想感觉是:迎着春日的阳光或沐浴着秋天的晚霞,趁着风和日丽的时光,去那静静的河滩或宽阔的水域,在离驻地不远距离的地方,约好友二三谈笑风生着去垂钓,天意顺和,大家都收获满满,兴致而归。說真的,几乎没有过,至少次数不多,退而求其次,只要能满足去垂钓足矣!</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夏日的早晨,我早上四点多起床,带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钓鱼装具,骑上自行车,摸黑独自骑行二十多里地,到达获嘉大河,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只能偶然去一次,也实在无法找到鱼伴,其实也适合我的个性,那时候爱钓鱼的人并不是太多,因为是野河流水,堤坝陡峭,钓位需要自己找,在河堤上我转悠了好大一会儿,才找到自以为合适的地方,停下来背上装具拿上鱼竿,顺着堤坡下去,其实当时的装具很简单,就是一个背包一副鱼竿,连坐凳都不带,大家都一样,谁知到半坡,脚下一滑,一下子把我滑到水里,凭着本能我挣扎着爬了出来,手中的鱼竿和背包并没有丢,我不怕是因为会游泳,爬上岸边,首先检查鱼竿,好在没有事。那时候的鱼竿都是竹竿做的,有的是三大节,有的是四节,三大节的要长一些,大约一米八左右,四节的就稍微短一点。我是三大节的,庆幸鱼竿没有事,背包虽然湿了,东西都没有掉出来,这我就放心了,然后我把所有衣服脱下来,那时候在野外的河堤上根本没有人,把衣服上的水拧干,身上只穿着内裤,把其他衣服全部搭在矮树上,重新背上背包、拿上鱼竿,就地下去开始钓鱼,因为无法再挪地方了。炎热的夏天虽然是早上也不冷,在这里清静、悠闲自得,天助我也,很快的就上鱼了,一条接一条,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当然不是像现在专业钓户的台钓那样子,在野河里流水钓野生鱼,这样的频率已经让我高兴不已,很是满足。大约钓到中午时分,我带的蚯蚓没有了,那时候蚯蚓靠自己去挖,渔具店里没有卖的,我那天准备也不多。看看衣服早都干了,本想找个地方再挖点蚯蚓,着实也不容易,也许是命该如此,此时天空西北方向黑云慢慢压上来了,我懂了,需要见好就收,迅速收拾东西骑车返回,回到家也没有下雨,只是一路凉风习习好不爽快,鱼获六斤多,我感谢上苍对我的眷顾!</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爱钓鱼的较少,农村中养鱼的也少,凡是存水的水坑和河流基本上都可以钓鱼,无须经过谁的允许。钓具也简单,大都是竹竿做的,线组不分主线和子线,主线的一端直接绑鱼钩、安铅坠,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的用尼龙线有的用尼龙丝线,用线也粗,很难钓鱼断线,钓鱼不带坐凳,一般都是早出晚归,带个馍咸鸡蛋或是油饼中午在外面吃,带个水壶就行啦,天黑才回到家,两手端着鱼竿站着钓一天,虽然年轻也累,但心里满足,那时候人傻鱼也傻,常常是收获满满,回来一家人吃鱼乐在其中。常常和一些鱼友聊起来:最喜欢收获满满,没有大的小的也行;自己不钓看看也好;无论到哪里见着水情好的地方就想着这里是个好钓处;看看有水草的河流、水坑、荷塘;实在无法出去钓鱼在家里玩玩渔具也舒坦。形势发展到现在,虽然爱钓鱼,却更不容易了,鱼竿的精致不须說,鱼饲料种类繁多,线组针对性极强,特别是野钓,更是少有去处,钓鱼群体大幅增加,哪里如果出鱼多,信息传播速度惊人,当你到达的时候,简直像是有组织的钓鱼比赛,排成队、排成行,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我的钓鱼染指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发不可收拾到如今。那时候我是铁路列车段运转车长,一次乘务到鹤壁,到达后恰逢一位同事付培勋钓鱼回来,他是一位钓鱼爱好者,虽然担当乘务,但常年随身携带钓鱼线组。他说你们刚到达有时间去钓鱼吧,我和杨卫安都不会钓鱼,他说没有事,我这里有线组,这里有蚊帐杆,去玩吧!我们两个人拿两根蚊帐杆,一人一根线组,带上个饭盒,付培勋给我们几条他钓鱼剩下的蚯蚓就出发了,距离公寓不太远,有一条宽宽的河流,我们两个人找个平地岸边,说真的我们两个人都是第一次钓鱼,一点也不懂,不知道蚯蚓怎么安,不知道该不该让蚯蚓沉到底,不知道什么时候提钩,不知道浮漂露几个,反正什么都不知道,不一会儿我发现浮漂动了我就抬杆,真神奇居然钓上来一条小鱼,一会儿又是一条,杨卫安在旁边也釣出来了,让我兴致勃勃,后来不上鱼了,我们两个人下到水里,岸边没有树,太阳晒着不舒服,水中有树凉荫,我们想老是拿着蚊帐杆干啥,干脆放到水里,谁知道不大一会,鱼拉着蚊帐杆跑,我赶紧拿起又是一条鱼,后来才注意到不远处有钓鱼的,他们用的全部是正规钓鱼装具,可是看他们还不如我们,也看得出他们很嫉妒我们,因为我们曾停下来看他们,好大一会儿,他们几个人都不出鱼,时间不很长,我们两个人釣了一饭盒,好啦,不釣了。回到公寓,我们把鱼剥了直接用饭盒放到煤火上煮,到食堂要点盐,鱼汤太鲜美了,这也是付培勋教我们的法子,从此让我爱上钓鱼一辈子。有人说钓鱼和赌博一样,头一次常常让你获利,吸引着你让你上瘾,然后才让你饱尝艰辛,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天知道!</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浓厚爱好会强烈驱使你焕发出巨大的能量。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国庆节,我利用调休时间出去钓鱼,早晨四点钟骑自行车出发,独立独行骑行近六十里地,那时候的夜晚是那么的寂静,只能听到自己发出来的一切声音,偶尔听到野地里的虫叫鸟鸣,那日是晴天却没有月亮,漫天繁星,影影绰绰能看得见前行的道路,那时农村的道路大都很窄,根本没有汽车和任何机动车辆,而且夜里基本上没有行人,快到目的地小杨庄的一个叉路口,听到另一个方向有两个人說话的声音,听得见也是骑着自行车,我这里眼见前面路一片明亮,我加快速度,突然轮下一滑,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原来是老百姓晒得玉米粒,那两个人听见声音,停下车赶快跑过来:咋回事啊!?我以为是光亮的马路,谁知是玉米,打滑啦!我说。他们两个人帮我把自行车扶起来,我也赶快爬起,碍事吗?他们问我,我随口说,没有事。毕竟那时候年轻,摔疼也没有事,我看看自行车没有事,我说谢谢你们,啊,没事都好,他们就走了。此事过去了近五十年了,我念念不忘,那时候人们真好啊,我知道如果我有事,那两个陌生人绝对会帮我的。我又骑上自行车,黎明到达目的地小杨庄。这里原来是黄河故道,水域很宽,前些天和同事好朋友杨建新来过一次,这里大部分水深都在一米上下,几里地宽有不少水草,蒲草,除了钓鱼外,我们还在水域中的一个岛上疯狂的玩耍,戏水,无忧的喊叫,那种兴奋简直像天底下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一样。因为是熟路我才独自摸黑骑车赶来,这次重点是钓鱼,鱼获与信心和辛苦程度无关,这一天真的不行,鱼获寥寥无几,下午四点草草收杆,快快返回,教训自有总结。</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帮扶我的那两个人,是在漆黑的夜晚,一直到他们走连他们的脸我都没有看清,不知道他们的年龄,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一概不知,只是一声谢谢。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搬来了西方的可恶的法律,驱赶走了中华民族友爱互助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不敢不想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甚至需要救命的人,何时彩云归!</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里最让我们钓鱼过瘾的地方是浚县艾庄、巨桥、聂下屋一带。这里村连村,坑连坑,似乎哪里有地下水也未可知,水清澈干净,无任何污染,水草丛生,钓出的鲫鱼金光闪闪,即便是一两米宽的草沟用一个竿稍也可能釣出理想的大板鲫来,这里是垂钓者的天堂,没有人下网撒网,水坑是无人管理的自然坑,百姓们很善良,没有丝毫羡慕嫉妒恨。如果你没有带水去百姓家他们也会有求必应,他们说,从解放到七十年代水都没有干过,到这里来的鱼友,不管水平高低,鱼获包你自己满意。只是我们去一次要有二十四小时不睡觉、坐火车单程一个多小时,来回走路五十里地、架着鱼竿釣一天的精力。好景不长后来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钓鱼的爱好主要在爱上,矢志不渝,长胜不衰,常败也不衰。对于爱钓鱼的人,谈起钓鱼都可以从自己经历的宝库中找出丰富多彩的有趣的故事,不过大多都爱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其实也都有过走麦城的经历。有人说,一干抛向九天外,釣不着鱼儿釣己欢,我赞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