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连队

天涯老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我心爱的老连队已经41年了。1984年,我带着深深的眷念和留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的老连队——广州军区守备九团炮营指挥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几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自己的老连队,那里留下了我火热的青春,留下了我的血水汗水和泪水,那里也留下了我的欢乐和甜蜜。我在那里历经艰难,我在那里锻炼成长。我在那里结识了一帮如兄似弟的战友。那里留下了我甜蜜满满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如果将她比喻为一棵大树,一个连队只是她上面的一片叶子,毫不起眼。这棵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几乎都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地方,所以你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叶子,并将她介绍给别人,是很难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是,要找到我曾经服役的连队,并将她陈列给朋友们,却不难。因为她跟一串响亮的名字连在一起,三亚,五指山,槟榔谷,这些令人向往的地方,都与我的老连队有着紧密的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老连队驻地在甘什山洞田岭上。甘什山是五指山向南延伸的一支余脉,五指山到甘什山这里,就收敛了自己巍峨峥嵘的气势,但依然雄伟壮观。甘什山再向南,就是低矮的丘陵了。甘什山是五指山“最后一站”。所以说我们老连队驻守在五指山并不是牵强附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海口沿海榆中线到保亭县与三亚市的交界处,有个甘什村,就是这个甘什村,现在叫三亚槟榔谷,名声显赫。从槟榔谷沿着一条部队公路向东北方向走几公里,就到了我们指挥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老连队坐落在一个名胜的地方,占尽了“天时地利”。说起老连队,战友们心中就有满满的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连队指挥连并不是我当兵的第一站。我新兵入伍在团部直属炮连(120迫击炮连),在这个连队的指挥班当计算侦察兵,本身兵种是计算兵,因人手少,也学侦察,计算和侦察专业一样熟练。连队和班里强人多,我是“大器晚成”,到第四年1976年,才当上了副班长。在副班长任上调到了炮营指挥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兵4年,本是退伍的时候了,却要调到新的连队去,心里忐忑不安,到那里“人生地不熟”,等于又要当一次新兵,真有些不愿意去。如果是在地方上还可以向领导讲个价,求个情,活动一番兴许就能不去。可是这是在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铁一样的纪律,命令一下,必须执行。就这样,带着不是心甘情愿的心情,来到了我的第二个老连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来到老连队(当时应叫新连队,老连队是相对现在而言的),才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是一个新组建的连队,守备九团炮营是新组建的,它下面的指挥连和三个炮连都是新组建的。我们的指挥连主体前身是师工兵营的工兵一连,从工兵连到指挥连,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脱胎换骨”了。专业性强的岗位必须从别的连队调入骨干人员,我就是作为这样的专业骨干调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接触老连队的首长和战友们,感到首长和蔼可亲,战友们活泼可爱,没有一点拘束感。来前那种害怕人生地不熟,害怕重新当一次新兵的想法,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了。感慨我们这个军队真是一个大家庭,只要你身穿绿军装,带着红领章红帽徽,走到哪里都像是回到自己的家,所有的战友都像是自己的兄弟家人,没有一点点隔阂芥蒂。连首长拉着我嘘寒问暖,轻言细语安排我的工作,热心交待我的任务,并诚恳的指导我应该如何如何做,班里的战友们为我端茶递水,热情地与我说长道短,帮我打开背包整理床铺。感觉到老连队个个都是兄弟,处处都是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老连队”,我立马就“官升一级”,报到第一天,连首长就任命我为侦察班长(一班长)。排名第一,可见侦察专业在指挥连有着重要的位置。也給我增加了很大的压力,除了我,班里全是新手,侦察技术为零,全部要从零开始,不像别的老连队可以老兵带新兵,老兵可以传、帮、带。我这个班长就辛苦了,一点一滴都要我亲力亲为。而且时间短任务重,半年时全营要实弹射击,射击诸元(炮兵术语,装在火炮上的各种数据)最初始的资料就出自侦察班,侦察班搞准了,射击诸元才能准,火炮才能击中目标,侦察班搞砸了,火炮就会打偏打歪,甚至发生安全事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前当个大头兵,只要跟着班长副班长转就行,当个副班长也就是班长的传声筒,跟着班长喊就行,不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压力。轮到我自己当班长了,才知道班长不好当,班长压力大。没有办法,既然连队将这个班交给自己,再难再艰巨,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那半年,我是咬着牙,流着泪,拼着命度过来的,每一个科目,每一个动作都要绞尽脑筋拼尽全力去做,侦察兵的七十二般变化,必须让战友们熟练掌握,才能让侦察班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半年实弹射击时,我们侦察班按照连首长的命令,紧张而又熟练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将准确的数据上传给连首长。我们指挥连下达的射击诸元准确无误,全营火炮全部命中目标,全营官兵皆大欢喜。我也卸下了重重的压力,感到了些许的轻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战成名”,通过半年实弹射击,营连首长觉得我专业技术还行,“孺子可教”,遂将我作为干部苗子培养。初战告捷,也给了我自己很大的信心和力量,一鼓作气继续努力,决心要打造一个全面过硬的侦察班,战友们也士气高昂,干劲十足,全面配合我,硬是把一个侦察班打造成了全连全营的标兵班,训练,纪律,内务都被全连全营树为样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指挥连呆了8年多时间。后来,我也当上了老连队的连长。能够走到连长这个岗位,要感谢部队这个大熔炉对我的锻炼,要感谢营连首长对我的教育培养,也要深深的感谢当时侦察班那一批战友兄弟,是他们帮助成就了我,没有他们的苦水和汗水,也没有我后来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对侦察班要求严格,训练刻苦,要求每个战友必须奋勇争先,攻尖刻难,敢当第一。侦察班的战友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也取得了更多的成功。在部队,侦察班的一些战友都当上了基层指挥员,有的职务远远超过了我。在地方,侦察班的一些战友也当上了县处级领导。侦察班的战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适应环境,挑战艰难,不输别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侦察班的老战友们,我想你们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老连队的战友们在广州聚会,我又见到了当年的老搭档们,见到了不同年段的战友们,见到了当年侦察班的战友们(感到特别亲切),见到了指挥连成立之初的元老战友们。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起那些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老连队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流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起老连队,心中都是激情。举笔写下这段文字,怀念和纪录那段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献给我可爱的老连队和可爱的老战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