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纪念下乡六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乙巳原創 龍門游子</p><p class="ql-block"> (知青家系列一)</p><p class="ql-block"> 《 家 》</p> <p class="ql-block">△ 本篇诗、文、画、皆为笔者原创。本篇内容为笔者亲身经历。篇中七言四句为“七绝”,韵依“中华新韵”。图片借助网络,向图片作者表示衷心感谢!</p> <p class="ql-block">△ 图中的红砖楼房,16栋1楼8号。一层最南和最东的两间,是我童年和少年的家,它是我青年时梦中的家。父母在这里住了十六年,我在这里住了十年。1965年下乡,离开了我红砖瓦舍的家。</p> <p class="ql-block">△ 1954年秋,我家由大连市中山区葵英街,搬家来到高新区凌海小区,紧邻栾金村。这是当时“海院”新建的教职工家属宿舍。冬天,楼区开始建设道路。</p><p class="ql-block">(“海院”即“大连海运学院”简称,是简称“海大”的“大连海事大学”前身。)</p> <p class="ql-block">△ 翌年春,混凝土路建好。路旁栽种大棵绒花树。以后,每年夏天,树冠如伞,花开如扇,淡淡花香,粉红灿烂。它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直到下乡。大连是我的第二故乡,绒花树在我心中留下难以忘却的故土情怀。</p> <p class="ql-block">△ 图中的两层木楼座落在福州市长乐区龙门(村)。这是我童年时的家。我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初的八年。1953年秋,跟父母去了大连。这个木楼的印象,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从小到大,沧桑变幻,岁月峥嵘,龍門老家,从没忘记。</p> <p class="ql-block">△ 1970年,父亲退休,全家从大连又回到了龍門老家,从此,木楼又成为我朝思暮想的地方,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希冀,成为我千里跋涉的目的地;因为,这里住着我日渐衰老的爹娘。</p> <p class="ql-block">△ “鸟倦飞而知还”,鸟飞累了,知道还巢。小孩子在外头玩够了,玩饿了,知道回家吃饭,休息。游子归家,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归心似箭。家,是挡不住的诱惑。这个“家”,是我父母的家。</p> <p class="ql-block">△ 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家是一个可以为我遮风避雨的地方,家是一个可以给我温暖,给我希望的地方,家是一个可以让我停靠的港湾,家是我精神上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 君可知,当年“回家”,在全国千百万知青心中的分量吗!在北国雪域,在南方胶林,在黄土高坡,在内蒙草原,在全国各地,“回家”,是知青们的奢望。</p> <p class="ql-block">△ 笔者是大连知青,1965年春下乡,1980年春回城。十五年雨雪风霜,十五年寒暑阴晴。春种秋收,栉风沐雨。田园生活,烟火农家。怅观春草年年发,任凭岁月染霜华。</p> <p class="ql-block">△ 冬雪秋雨,冲不淡血浓于水。农作劳苦,忘不了探望父母。踏上旅途,便是充满希望,充满幸福。本文内容,是笔者亲身经历的知青想家,回家,离家,真实的甜酸苦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27日,在大连市人民广场。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知青下乡欢送会。高音喇叭播送着铿锵的革命歌曲,红旗招展,鼓乐喧天。</p> <p class="ql-block">△ 会后,在震天的锣鼓声里,在夹道欢送的人群中,一辆辆红色的大客车,载着身披红花的男女青年,驶离大连。驶向大连北三县各农村。</p> <p class="ql-block">△ 汽车一路向北,春风浩荡,田野枯黄,树木枝干萧条。半下午,我们坐的汽车,停在了双塔公社一塔大队刘屯,我们在这里下了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分散住在社员家中。吃饭集中在大队果树队队长家。 8 月份,知青点建设完成,我们31名知青全部搬回青年点。青年点有伙房、食堂、宿舍,从此,我们喝的一井水,吃的一锅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来的知青,已经安排在大队草织厂。我们今年65年来的知青,安排在大队苹果树队,简称果树队。春天果树队农活轻松,暂不用我们。我们单独组队,开荒造水田。</p> <p class="ql-block">△ 刘屯的南边有一条河,河床很高,全是沙子。河不宽,也不深,平日可以挽裤脚,趟水过河。我们在河南岸挖土造水田,女知青挖土装筐,男知青抬土上堤,倒掉回来,装上再抬,不停的重复。</p> <p class="ql-block">△ 这种工作,干了三个多月。肩膀承受了痛苦的折磨。从春寒料峭,干到夏日炎炎。在艰苦的造田劳动中,迎来了春花烂漫,迎来了夏阳灿烂。</p> <p class="ql-block">△ 世上恐怕很少有不想家的孩子。我是想家的,长这么大,第一次到遥远的地方,独立生活。参加艰苦的劳动,劳作之余,难免要想家,有日记为证。</p> <p class="ql-block">△日记:1965年4月23日,晴。</p><p class="ql-block"> 晚上天气清新,天空点点繁星。大家都到双塔看电影,我在屋里写家信。煤油灯,一灯如豆,空屋寂寂,凄凉冷落。家信写完,思绪万千,思念父母,思念妹妹、弟弟,我不由得凄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日记:1965年6月30日,回家。</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下乡以来,第一次回家。下乡三个月,大饼子,萝卜汤。抬土上堤大抬筐,想念爹娘想兄弟,今日快乐回家乡。</p> <p class="ql-block">△ 想家不光我,大家都一样。我们几个知青结伙一起走,以免旅途寂寞。回家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回家的路,去年来的知青,已经为我们趟好了。</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许,双塔乘公共汽车,车票0.8元,一个多小时到城子坦。下午两点多,坐火车回大连,车票2.4元,下午6点多,到大连沙河口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坐有轨电车到黑石礁,换乘公共汽车,栾金村下车。步行走回“大连海事大学”后山家属宿舍。晚上8点多,我回到凌水桥的家。</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日子是幸福的,是温馨的,也是暂短的。有回家就有离家,离家的日子是必须的,是无奈的,是伤感的。‘</p> <p class="ql-block">△ 日记:</p><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13日,辞连回塔。</p><p class="ql-block"> 再见!大连。再见!可爱的家乡,迷人的秀丽风光。窗含杨柳朝朝舞,门对绒花日日香。晴空丽日,点翠飞红。树影婆娑,绿意绵长。再见!美丽的大连。再见!我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自3月底下乡以来,造田三个月,8月份回果树队工作。除草,施肥,打药,运果,晚上还值班看护苹果,国庆之夜,我独自值午夜班,看护选果场苹果。</p> <p class="ql-block">△ 日记:1965年10月1日,晴。</p><p class="ql-block"> 国庆之夜,果园中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只有夜晚的宁静。“寒露”将至,颇有几分冷意。一勾新月,挂在西南的天空,向大地洒下道道寒光。</p> <p class="ql-block">△ 日记(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由得想起美丽的大连。凌水桥的红砖瓦舍,可爱的妹妹、弟弟、和日夜思念的爹娘。</p> <p class="ql-block">△ 日记:</p><p class="ql-block">1966年1月7日,冷,回大连。</p><p class="ql-block"> 我告别双塔的寒冷,城子坦、沙河口、车车劳顿。夜色苍茫,回到大连。回到凌水桥温暖的家。家中有暖气,毛衣穿不住。</p> <p class="ql-block">△ 日记:1966年1月21日,春节。</p><p class="ql-block"> 我和父母、妹、弟、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离别九个月,经历了春风秋雨,夏阳冬雪;经历了塔地的荒漠与孤寂,更加感受了家的欢乐与温馨,亲情的温暖与可贵。</p> <p class="ql-block">△ 车发双塔近午天,暮到大连一日还。归心似箭嫌车慢,恨无双翅越关山。我们不满足于朝发双塔,暮到大连的回家路线,于是又创造出一种可以午到大连的乘车方法。</p> <p class="ql-block">△ 我乘下午到城子坦的公共汽车,在最便宜的大车店(大通铺)住一晚,宿费是令人心痛的五角钱。翌日,乘早班火车回大连。午到沙河口火车站,我过午就可以到家了。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个人卫生。</p> <p class="ql-block">△ 处理个人卫生,就是把内衣裤都脱下来,放在洗衣盆里,用开水浸泡,杀死那些咬人,吸血,可恶的小虫子(虱子)和它们的后代~虮子(卵),然后去澡堂美美的洗个热水澡,充分享受回家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根本洗不上热水澡。公社所在地双塔也没有澡堂。我们夏天可以在河里洗凉水澡,其余三季只能让身体受委屈,默默的忍受汗水和污垢。这也是我们要经常回家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双塔回大连,最简单的走法是双塔→城子坦→大连沙河口火车站,火车连城线。可以乘午后火车暮到大连,也可以坐早班火车午到大连。</p> <p class="ql-block">△ 从大连回双塔,一般走法是:大连→城子坦→双塔,往返火车都是慢车,二百多里地要走四个小时。我们有时也选择火车速度较快的哈大线。</p> <p class="ql-block">△ 上午,从大连坐火车,走哈大线。在“松树”站下车。换汽车到“安波”,再换汽车到“双塔”。步行二里地到一塔老青年点。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从大连回到双塔。</p> <p class="ql-block">△ 大连到城子坦有早班火车和午后火车的选择,住在市内的知青可以坐早班火车,午到城子坦,午后到双塔,因为电车凌晨四点就开始运行。</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家,当时在凌水桥,属于郊区。我就是坐早班汽车到黑石礁,换电车到沙河口火车站,也赶不上到城子坦的早班火车。当时除了电车、汽车,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我从家到青年点,除了走哈大线以外,只能是下午出发,到沙河口火车站,坐晚班火车。夜间11点半到城子坦。在汽车站票房,熬过下半夜,乘早班汽车到双塔。</p> <p class="ql-block">△ 我从来没舍得,花五角钱在大车店住下半夜,因为住下半夜也要收一天的钱,五角钱。我们干一天农活,才挣五角钱。我们下乡的零花钱和路费都是花父母的钱,父母收入微薄,我们花钱格外珍惜。</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瑟瑟寒冬,我从大连回农村,还是走城子坦比较多,也比较方便。下半夜都是在汽车站票房度过,这样很容易买到第二天去双塔的早班汽车票。</p> <p class="ql-block">△ 下乡十五年,经常回家的日子只有开头的五年。下乡的第六个年头,1970年6月,父亲退休,告老还乡。全家都跟父亲回到了远在六千里地外的福州长乐区龍門老家。</p> <p class="ql-block">△ 下乡五年后,回家的路线变成了:大连→上海→福州,六千里。比双塔→城子坦→大连,三百里,远了20倍。大连到上海坐海船。最便宜的五等舱船票,大人19元。上海到福州火车票,大人2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 火车到福州北站。要坐公交车向南穿过市区,到台江码头。乘江船到下游长乐区“营前“,船费两人两元,小孩免票。再花三元钱雇人力三轮车,半小时拉到龙门老家。</p> <p class="ql-block">△ 当时,轮船、火车,没有联运,都是现买票。到上海,买到的是第三天的票。一去一回,至少在上海要住四个夜晚,途中顿顿都要吃饭。连榕之行,一个大人最少的预算是150元。往返300元。</p> <p class="ql-block">△ 1969年下半年,父母希望我,在他们告老还乡前完婚。于是,69年国庆节,我与跟我同日下乡的女知青在大连完婚。回农村后,住在生产队的茅草屋里,我们自己生火做饭,共享风雨,苦度春秋。</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在农村,一天挣五角钱左右,还是秋后算账。一年下来,扣去口粮钱,所剩无几。那时候,想回家看望父母,怎奈囊中羞涩;况且,车船劳顿,千里迢迢。回家只是梦想。</p> <p class="ql-block">△ 有志者,事竟成。梦想也有成真之时。三年来,我思亲日甚,1973年底,我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把小猪、年猪、粮食卖掉,筹备路费,回乡探亲,</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元旦刚过,我携全家踏上了千里回家的旅途。大连港客运站上船,船行一天半,上海公平路码头下船。买到三天后除夕的火车票。正月初一中午,福州下火车,台江旅社过夜。正月初二上午,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龍門故乡。</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日子是快乐的,尤其是三世同堂,父母也很高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挣点返程的路费。我远赴闽北,在家族工程队打工三个月,6月份工程收尾,我回到了龙门,准备北归。</p> <p class="ql-block">△ 7月初,我背井离乡,辞榕赴连。离别的心情是凄楚而无奈的。“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再见!故乡。再见!亲爱的父亲、母亲。请恕孩儿不孝。</p> <p class="ql-block">△ 我经历了背井离乡的痛苦,和离别父母的凄楚。车船劳顿,六千余里,从东南沿海的福州,回到辽东半岛的大连。七月中旬,我携全家回到了双塔的茅草屋,继续我的田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自七零年与父母分别后,到八零年回城,十年间,唯一的一次千里之行,回乡探亲。从此后,相思难相聚,但见春草年年绿。春风几度绿山峦,不知明月何时照我还。</p> <p class="ql-block">△ 父母回乡龙门。我孤悬双塔。田园日月,茅屋春秋。一首《五律》,表述我思亲之情。</p><p class="ql-block"> 《 思念 》 </p><p class="ql-block"> 青春双塔客,十载碧流人。</p><p class="ql-block"> 想念时时甚,相思日日深。</p><p class="ql-block"> 回家悲父母,归北远双亲。</p><p class="ql-block"> 翁媪龙门去,千里游子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知青往事系列一】</p><p class="ql-block"> 《 家 》</p><p class="ql-block"> 全文结束。谢谢关注!</p><p class="ql-block"> 祝知青战友快乐吉祥!</p><p class="ql-block"> 祝众位美友安康幸福!</p><p class="ql-block"> 龍門游子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