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老的不下雨的天

文韵年华

<p class="ql-block">  在关中人们一直传有两句顺口溜:麻迷婆娘浆子官,糊涂老的不下雨的天。说人们很难犟过这四种人或事。</p><p class="ql-block"> 麻迷婆娘,指胡搅蛮缠不讲理的媳妇。当然谁家遇上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全家都会鸡飞狗跳,不会平安顺心的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浆子官,指遇事不明理,稀里糊涂和稀泥的官员。秦腔《三滴血》中的县官晋信书,尽管自诩读书五大车,滴血认亲真胡扯。他不分四季寒热,尽信书言,因冷天滴血认亲血不溶和,硬生生把周仁瑞父子拆散,又荒唐地把周仁祥、马氏俩口的亲生儿子牛娃判成“野种”,说马氏是“瞎马下了个好骡子,不贞洁”。他又因热天滴血认亲血溶和,把李家养子李遇春,亲生女李晚春认定为亲生兄妹,活生生拆散一对好鸳鸯……你看这浆子官气人不气人。</p> <p class="ql-block">  糊涂老的,指家里老人。有些老人年纪大了,难免思维有些退化,认知上和处理家务事上有些固执偏见。比如现在有些老人不听子女劝阻,自己节俭舍不得化费,却成千上万往家里囤所谓的保健品。有的还被电信和“理财”诈骗几十几百万。尤其在多子女家庭,难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真应了俗语“偏大的,爱小的,中间夾个受罪的”。</p> <p class="ql-block">  不下雨的天。以前科学所限,人们只能认为由天庭龙王调云遣雨了。一切赖天,下不下雨,听天由命。天不下雨,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这北方的天气,真象个糊涂固执的老人倔犟起来了,还真给吊起来了,春雨贵如油的时节不下雨反而热到30度。关中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三月底,除元月二十四日(腊月26)下了一场透雨雪外,一直没下过透雨。虽然期间也有过两次阴雨天,但还是短暂的牛毛细雨,掠湿地皮而己。就这据说还是人工增雨作业了的结糊果,说明天气干旱还是比较严重。</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一直预报这两天(3月27) 有雨,结果今天天阴了,中午十时飘了几滴应了卯。</p> <p class="ql-block">  古人也知道春雨对农时的重要,就连唐宋著名的诗人们也作巜春雨》诗词盼雨赞雨。</p><p class="ql-block"> 唐朝杜甫《春雨》最负盛名:</p><p class="ql-block">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p><p class="ql-block">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p><p class="ql-block"> 唐朝孟郊《春雨后》也写出了春雨润物的细微景象: </p><p class="ql-block">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p><p class="ql-block">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p><p class="ql-block"> 宋朝陆游一生壮怀激烈,朝夕盼望王师北伐,收复大好河山。在《春雨》一诗中,疾声大呼:“先洗马蹄尘”,再冲锋陷阵。</p><p class="ql-block"> 宋朝周邦彦的《春雨》,更直白地写出春雨对春耕的重要:“耕人扶耒语林丘”。</p> <p class="ql-block">  今春天气干旱,昨天关中气温己上升到30度。春节期间,老家农村已开始开渠放水,开井泵浇灌麦田了。坐在车上看到路旁坡坎地里的麦苗已旱得发红变黄,没浇灌条件的旱原上大片麦田,明显变得稀薄。</p><p class="ql-block"> 气候干旱气温上升,也使得流感肺炎等疾病上升,尤其儿童老人感染较多,新闻报道许多医院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  春雨贵如油,麦田盼甘露。</p><p class="ql-block"> 不下禾苗愁,歉收人更忧。</p><p class="ql-block"> 多么盼望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给春耕蓄墒,给麦苗浇水起身孕穗灌浆,给花草树木喷洒琼浆雨露使整个世界更加芬芳……</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