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寄畅园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康熙、乾隆共19次巡游寄畅园,乾隆更以“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盛赞其造园艺术。</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门匾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园中有康熙所题“山色溪光”和乾隆所题“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以下两图引自“南山南风雨扇”微博)</p> <p class="ql-block">畅寄园又名“秦园”,源于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由明代湖南巡抚秦燿在万历年间取此诗意而命名。秦燿(园主)因政治失意归隐后,从王羲之诗中提取“寄畅”二字命名园林,旨在通过山水之景寄托豁达心境。</p> <p class="ql-block">“风谷行窝”是寄畅园早期的名称。</p><p class="ql-block">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p> <p class="ql-block">卧云堂是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p><p class="ql-block">该堂不仅是寄畅园的核心建筑,也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巡幸寄畅园时的接驾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为卧云堂题过一首《惠山题壁》诗:“合抱枫香老桂枝,卧云堂上旧题诗。兹身久分无丘壑,可慕秦家濯足池。”</p> <p class="ql-block">凌虚阁位于寄畅园的东南角,是园内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91年),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燿所建。阁楼“重屋三层,浮出林秒”,登楼可俯瞰园内外景色,近观惠山街景,远眺惠山与锡山,是观赏景色的绝佳之处。凌虚阁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现存建筑为200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嘉树堂是寄春园的重要建筑,堂前的抱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体现了园林的诗意与意境。</p> <p class="ql-block">含贞斋是寄畅园第三代园主秦燿的书房,四周多植古松,秦燿曾有“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之吟;斋内悬联:“池含林采明于缬;山贻台华媚若细”。</p> <p class="ql-block">秉礼堂,位于寄畅园门厅檐廊西墙的月门后,共有厅屋三间,占地面积667平方米,既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主要由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凌虚阁等建筑景观组成;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2025.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