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行~蓝天下的牯嶺和夜景

光哥

<p class="ql-block">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整个山体南北长29千米,东西宽约16千米,山体面积302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海拔25—1473.8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p> <p class="ql-block">《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中田有庐”,而《国语·楚语》则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p> <p class="ql-block">庐山牯岭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地处庐山山腰,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其地理位置独特,东为大月山,南为汉阳峰,西为铁船峰,北临剪刀峡,总面积约为46.6平方公里。这里年平均雾日190多天,气候清凉,是典型的中国大陆东部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地貌。</p> <p class="ql-block">牯岭镇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此开发,并据英文“Cooling”音译为“牯岭”。1953年,庐山特别区人民政府成立,牯岭镇正式成为庐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不仅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还见证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夏都历史,以及庐山抗战宣言等重要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牯岭镇是庐山旅游的核心区域,拥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三块金字招牌。镇内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别墅依山而建,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形成了独特的高山建筑景观。牯岭街是镇内最繁华的区域,街道两旁商店、餐馆、宾馆林立,是游客安排住宿、选择游览路线的理想场所。此外,牯岭镇还成功申报了江西省文旅特色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等称号,成为庐山旅游的重要名片。</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牯嶺很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