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古诗遇见自然课</p><p class="ql-block">杜甫的'泥融飞燕子'</p><p class="ql-block">便成了科学观察日记</p><p class="ql-block">而美术课上的水墨点染</p><p class="ql-block">让'桃花一簇开无主'</p><p class="ql-block">从宣纸上溢出了芬芳"</p><p class="ql-block">3月27日上午,长泰区小学语文叶小丽名师工作室走进古农农场中心小学开展送教送培活动。</p> <p class="ql-block">课例展示 且教且思</p><p class="ql-block">第一堂课由农场中心小学蔡新梅老师带来四年级《墨梅》。蔡老师诗画融合,以美育人。通过对比水墨梅花与实物梅花图片(如王冕《墨梅图》),引导学生体会“淡墨痕”的素雅之美,理解“画格即人格”的意境。结合“洗砚池”典故,解析王冕以梅自喻的高洁志向。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小组讨论“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深层含义,关联王冕拒官隐居的真实事迹,感悟“不媚世俗”的精神内核,是一节书声琅琅而又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p> <p class="ql-block">第二堂课由工作室王雅新老师带来跨学科融合课题《走进苏轼之美食篇》以食窥人,以味读文。从苏轼笔下的美食诗词《猪肉颂》)切入,揭示美食如何成为苏轼逆境中的精神慰藉,解析其豁达人生观与创作风格。将文学内容与劳动实践、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让所有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感受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p> <p class="ql-block">第三堂课由工作室谢秋蓉老师带来《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习作课。谢老师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经典片段开场,引导学生观察未来科技场景的细节设计,抛出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项改变未来的科技,它会是什么?”学生通过交流最感兴趣的科幻主题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做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老师给出支架让学生根据思考列出习作提纲,再继续展示、交流、评价。将习作与学科知识进行充分融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的动力,同时,有效落实了习作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微型讲座 促进成长</p><p class="ql-block">工作室成员黄淑彬老师带来了《汲取生活养分 提升表达之力》的专题讲座。紧扣课程标准,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误区、教学策略等方面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醒老师们把握好学生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让口语交际课成为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推进器”。</p> <p class="ql-block">总结引领 携手发展</p><p class="ql-block">讲座后,三位执教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指导老师做了深入的评课,同时,工作室和农场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也积极发表了对三堂课的观课感受。</p><p class="ql-block">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叶小丽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赞赏。她认为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通过主题统整多学科知识,实现"1+X"的融合学习模式。其本质是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展综合素养。但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要通过学科间的化学反应,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教师需要做好"跨界导演",让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希望工作室的老师们能够认真研究,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再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春风有信,催放一树繁华,这场群文之约,不仅让授课老师的智慧得到彰显,也促进了教师们的自我提升。本次送教活动,为工作室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研讨交流、展示自我、学习提升的平台,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激发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