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p><p class="ql-block">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又该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呢?一起来看看吧↓↓↓</p>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体重异常? <p class="ql-block">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m)²。</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BMI评判标准(见附表1),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18.5kg/m²≤BMI<24.0kg/m²。</p><p class="ql-block"> BMI<18.5kg/m²为体重过低,24.0kg/m²≤BMI<28.0kg/m²为超重,BMI≥28.0kg/m²为肥胖。</p> <p class="ql-block"> 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见附表2)。</p> <p class="ql-block"> 7~18岁儿童青少年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肥胖标准(见附表6)。</p> 超重肥胖如何干预和治疗? <p class="ql-block"> 所有有减重需求的个体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减重的基础。如果通过充分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减重,可以在严格评估后,考虑医学治疗进行干预<span>。</span>如药物或手术治疗。</p> <p class="ql-block"> 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24.0kg/m²≤BMI<32.5kg/m²),建议初始时设立每周减轻体重约0.5~1kg 的目标,每月减轻2~4kg,6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者(BMI≥32.5kg/m²),建议设立周、月目标,定期评估,按减轻现体重的5%、10%、15%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周期为3至6个月。</p> <p class="ql-block"> 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及其他有益于减重的行为改变等。建议超重肥胖的成年人按照减重目标时间来制定减重计划,在减重初期加强生活方式现场指导,并进行长期随访,维持体重管理效果。</p> 如何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 <p class="ql-block"> 体重管理是一场持久战,不是速成班。良好的体重管理习惯会伴随一生,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教育之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于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审:邵忠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复审:郭凤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终审:王秋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