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要让“成绩假摔”带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生与家长的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从“成绩递减规律说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焦虑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上小学或初中时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排在前多少名,上初中或高中后学习成绩突然明显下降,排名到了多少名以后。许多家长的困惑还因为孩子升学后学习更用功了,为什么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成绩焦虑现象在一些中学生中也比较普遍存在。毫无疑问这种成绩焦虑情绪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因长时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而无所适从,迷茫苦恼,心理压力增大,要么减少休息时间加码学习压力,要么请家教或报更多的补习班,但是改变成绩排名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本质必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离开现象的本质是不存在的。但是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又是复杂的,因为现象有真相和假象,所以有些现象并不一定反映本质。笔者以为,许多中学生和家长产生成绩下降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成绩名次的变化只是学生学习状态的表象,因为成绩名次表达的是学生在班级或年级里的相对位置,它有时并不完全反映学习成绩的进步还是退步。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讨论一下“成绩递减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生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成绩发生波动都是很自然的,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习成绩名次的变化。影响学习成绩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用功程度、学习方法、个人心理与情绪、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性特点、考试发挥状态等,但是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学生成绩的波动的特点是此进彼退,即有后退的就有上升的,而同一班里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出现成绩后退这种现象则比较少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绩焦虑症一般出现在升入初中或者高中后的家长和学生中,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进入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后,“成绩递减规律”会发生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笔者提出的这个“成绩递减规律”,是指学生在经过一次选拔性考试而进入高一级学习阶段后,学生成绩参照对象的智力素质往往会出现整体性提升,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位置必然后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理不难理解,因为每经过一次选拔考试筛选,更多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会被组合到一个新的班级中,在新的班级里学生大概率会遇到许多比自己更聪明或者更会学习的同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所重点初中经过选拔考试录取的一个重点班级中,同时有来自十所小学的十名尖子学生,可是在这个新班级中,那些原来班里成绩第一名的学生,只有其中一个学生能够继续保持班级里第一名的位次,而其余九个学生的成绩,只能依次“被降低”排在第二至第十名,甚至第十几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假如三年后参加中考,这个班的第一名学生被录取到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而这个班级同样录取了十名来自各初中学校成绩第一名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尖子学生在新的高中班级里,只有其中一名能够继续保持班里的第一名位次,其他尖子学生的成绩名次也只能“被降低”,即其他九名学生的学习和以前一样努力,智力程度也没有任何变化,但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绩名次相对下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样的道理,假如一所重点大学某专业录取了30名各省的高考“状元”,那么在这个班级中,注定了只有一位“状元””能够保持成绩第一名的位次,同时必然有一名“状元”被降为班里成绩倒数第一名,虽然他学习依然那么出类拔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一般会出现明显的成绩名次的相对后移,而升入高中以后,这种成绩的整体推后现象更为明显。因为中考的选拔考试竞争更为激烈,更多相对优秀的学生相遇在同一个班里,或者同一个年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在一个年级学生人数达数百人或近千人这样较大的学校里,原来各学校班级里的第一名,或者年级前几名,在新学校里被排在全年级的第几十名也是很正常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绩递减规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名次变化大概率是一个不断后退的过程,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才有可能始终维持自己的成绩优势地位不被动摇。如果学生和家长认识不到这个客观规律,就容易误把成绩排名的相对位次变化理解为学习的退步,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无谓的成绩焦虑情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显而易见,消除没必要的成绩焦虑症,学生与家长首先需要对成绩下降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认识清楚自己是属于成绩相对下降还是绝对下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是属于“成绩递减规律”而引起的成绩排名相对下降,那就要理解这是进入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后许多人会都面临的、由于学习伙伴或学习竞争对象组合变化引起的正常变化。特别是原来学习成绩一直靠前的学生,只有清醒地认识“成绩递减规律”,才能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摆正心态,明白自己的成绩名次推后这不是因为自己智力或学习能力下降,不是因为自己学习刻苦程度变化的原因,虚心承认山外有山楼外楼,强中 自有强中手,坦然面对新的更优秀同学的学习竞争。只有坦然面对自己成绩位次的相对后退的客观事实,不为学习成绩名次变化的表象所干扰,才能放下心理包袱,保持健康自信的学习状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认识“成绩递减规律”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有利于我们预防成绩焦虑情绪的出现。家长在孩子即将升入初中或者升入高中之前,给孩子讲清楚这个道理,就能够起到打心理预防针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新的学习环境会带来怎样的学习环境变化,从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至于在新学校的第一次考试后遇到成绩突然“下降”时措手不及,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成绩递减规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引起学习成绩相对下降。比如,同班的其他同学由于学习动力的激发,或者学习潜力在一定年龄阶段的爆发,或者学习方法的调整等,学习成绩快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自己的学习状态保持正常,也会因为班级里个别学生成绩提升而出现自己的成绩排名相对下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显然,不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成绩排名变化,认识清楚成绩相对下降的性质很重要。只要判断不是由于自己学习主观能动性降低、学习用功程度降低、或者理解力与智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难度这几种情况,家长和学生就应该摆脱焦虑,保持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态,心情开朗地去迎接每天的学习挑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业的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讨论相对成绩下降问题,绝不否认学生成绩绝对下降的现象。成绩绝对下降的原因更复杂,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