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上的断想

笨笨

来广州将近四十年了,居然没有去过黄埔军校旧址看看,也太说不过去了。乘着春已近暮,天气还可以,遂起了游兴,说走就走,去黄埔军校走一遭。 三号线在珠江新城转五号线鱼珠站下车走到长洲码头,过轮渡就到了军校所在的长洲岛。这里江面宽阔,风平浪静,江边似乎有几艘军舰停泊,应该都是比较旧款的,但还是要有保密意识,看一眼就走。 一路穿过长洲村,这里似乎变化不大,除了村民们自己盖的小楼,没有看到多少开发的痕迹,猜测大概是军事重地,有保密的要求,不适合大兴土木,引来很多乱七八糟的人和事吧。只有七姑娘食品公司布置得花花绿绿的小桥和路段,给这个城中村增添了些许色彩。<div style=""><br></div> 门口种一两盆花,顿时生活就多了些色彩。 这里居然发现了一所素食学校,号称“培养素食人才”。 他们现磨的豆浆,炸豆腐和豆浆冰淇淋还不错,门脸上还有标出"哈拉横流"的广告,来到这里就尝一尝,当然价格也不菲。 村里还有一座“洪圣庙”。 看起来祀的是“南海海神”。只是神像虽在,人心已散,门口虽然还有香火,大殿里却堆满杂物,没有一点庄严气氛了。 庙门口一树木棉花开得正盛。 走进“军校路”,拐角处就看见四个大字“到黄埔去”,这既是当年有志青年们的心声,又成了我们今天的路标。 长洲是个风景宜人的地方。 现在也是我们人民军队的驻地,也有一些拥军爱民的宣传。只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那么简洁有力的标语为什么不写了呢? 到达旧址,远远望见了一座古朴庄重的牌坊,门面还是很大的。上面镌刻着“黄埔军校旧址”六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庄严。 院子里的老榕树已经半身不遂了,却还在挣扎着展现自己的荣光。它可能是目睹这所军校从繁荣到衰败的全过程的吧,如同它自己的生命一样。 旧址的建筑全部都是二层小楼,素朴而实在。看着它们,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 身边凉风习习,突然发现建筑的特色,这里全部都是落地的大开合门窗,一打开,江边的凉风毫无阻碍地吹了进来,太适合广东这种酷热潮湿的地区了。 沿着二楼的长廊,我看到了黄埔军校的设置,无论是领导的休息室,还是学员学习的教室,甚至到宿舍和食堂。都是简单而整洁,黑板上似乎还残留着当年的粉笔字迹;宿舍里摆放着简单的床铺和桌椅,条件十分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黄埔军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们从这里走出,奔赴战场,为国家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p class="ql-block">  看着展览馆中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上面的“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的话令人感动。</p> 我不由得想起军校校门两边的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正因为有救国救民的理想和精神,才会有这样的精神面貌。<br> 所以,黄埔军校的师生们,在东征北伐前线,一无所惧,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可是,在罪恶并血腥的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一天之后,黄埔军校的这一切光荣就戛然而止,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失败了。 画像挂在黄埔军校所有地方墙上的三巨头:孙中山逝世、廖仲凱被刺,黄埔军校就沦为了唯一剩下的蒋介石的私人财产,成了他蒋校长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镇压革命,攫取权力的工具。 诚然,在“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的队伍中,有不少黄埔军人; 诚然,在黄埔军人中,也产生了许多共和国的将帅。 诚然,在黄埔军人中,也出现了很多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家。 诚然,有很多黄埔军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都说明不了展览中的这样一条标题:“黄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的人才”。这条标题模糊了认识,混淆了概念,容易造成误解:好像是黄埔军校主动为共产党培养了人才。恰恰相反,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创办的军事院校,是为国民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只不过,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比孙中山不切实际的三民主义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所以,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培养的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真正认识到了真理,从而背弃了国民党而选择了共产党,勇敢地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坚定地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人才。 再说了,黄埔军校本来就是孙中山在苏联帮助下,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力、组织力、号召力和执行力的支持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的前提下成立的。 大量的共产党人也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工作,为培养国民党的军事人才付出了很多心血。 而当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利用黄埔军人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屠杀工农之时,黄埔军校就成了反革命的工具,哪里还有原来的精神?哪里还有原来的荣耀? 这些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留在国民党反动营垒里的黄埔军人,最后有相当一部分进了功德林,从战犯改造成了公民。 离开黄埔军校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这所军校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变迁的纪念碑。在它初创时期,它曾经那么光荣、那么显赫;在它的后期,它却日渐变得暗淡,变得猥琐。历史蜕变中的黄埔军人,改变信仰、加入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都是初创时期,而后期的黄埔军人则跟着他们校长在反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了蒋家王朝的殉葬品。 <div> 看着头顶上在风中摇摆的白色布条,上面的“继往开来”引起我的思绪,我们到底要继什么往开什么来呢?</div> 地铁站里,又看到了巨大的纪念黄埔军校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牌,上面写着“黄埔百年,薪火赓续”八个大字。我不知道我们究竟要赓续什么?被我们打跑的国民党在台湾也是越来越烂,死猫扶不上墙,甚至也跟在民进党后面搞隐性台独,直至今日还是一种要当又要立的态度,我们对国民党、对黄埔军校的态度是不是过了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