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潭公园的樱花绽放

杨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3月24日去玉渊潭公园看樱花,樱花绽放,引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拍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玉渊潭早在唐代就有零星记载。那个时他仅仅是个大水坑,是被永定河冲出来的,但因他水面清澈如碧玉一般,所以那个时候就起名叫《玉渊潭》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辽金时期的百姓觉得这个名子太文艺了,因他的位置在当时辽南京城的西郊,就管他叫《西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契丹的贵族们发现这个地方不光是水清,鱼还挺多,于是立马圈地盖起了别墅,并且又起了名子叫《钓鱼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代的北京成了一国之都,《玉渊潭》的地位再一步提升,盖起了皇家园林,起名叫《同乐园》,并开凿了《鱼藻池》,也就是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元代成立之初,郭守敬也看中了这里,直接控制了京城的供水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代永乐时期《玉渊潭》被进一步建设,当时文人们也常来此作诗,他们称这里为《西浚(jun)》或者是《西湖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乾隆年间,为了治理水患,乾隆帝命人大规模的疏浚《玉渊潭》,并且开始修建钓鱼台行宫,还题写了《钓鱼台》的御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惜到了民国,《玉渊潭》由于常年疏于治理,逐渐变成了附近百姓的菜地。水也干了,鱼也没了,老百姓又重新给《玉渊潭》起名叫《水洼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政府开始疏浚《玉渊潭》,开挖《八一湖》,由此形成了如今东西两湖的格局,最早叫《八一湖》,1970年代改名为《玉渊潭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中日关系逐渐改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我们赠送了180株大山樱,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一大片樱花园。如今《玉渊潭》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观赏地,而樱花也成了《玉渊潭公园》的名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局一个水坑,当过皇家园林,也做过水利工程,还混成过菜地,最后靠着樱花逆袭成顶流,这就是北京《玉渊潭》的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