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DeepSeek特别的火,好像无所不能,无论写是短视频剧本,还是部门写报告,论文、征文,只要你能想到的,就没有它办不到的,功能强大到超乎想象。它不是第一个出现的写文本的AI,只是之前的AI我都没有用过。开学前领导在工作群里推了个关于如何操作DeepSeek的视频,出于好奇便下载了DeepSeek。之后便一直尝试用它写文本,包括论文、征文、脚本等等,甚至把它把当百度使用,基本上做到了有问必答,按需成文,方便的不止一点点。<br> 我有一篇搁置了许久的文,去年在杭州开了个头,便想着用AI按照我的风格将剩下的文本补齐。便输入了我的要求:写一篇心情小记,题目为《越长大越孤单》,需引经据典,用偏文言的方式遣词造句,需要表达出人生路越走越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真心的越来越少;经历的越来越多,认知越来越广,路却越走越窄的心境。不到10秒它便分析完了我的需求,大概30秒的时间文案便成型了,完全按照我的要求生成的文章,辞藻之华丽,典故之精妙,涉猎之广泛,我慢慢的看,细细的品,有许多我知识以外的典故,我只能一个个百度,它生成文案的速度和高度是我望尘莫及的。AI的发展着实让我惊叹,但我最终还是没有用这篇文案,因为它美的不真实,精的太细致,一度在我认知以外。太过高妙,我触及不到,绝妙的表达,并非我所需要。智能是必须的,只是没能表达出我的心境,这便是不同吧,它生成的东西虽然精美,却差了情怀。<br>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一段视频,好像是一位中学老师在上课时,学生发出质疑,说:现在AI如此强大,你不会的可以请教AI,各行各业都有AI的身影,学不学的无所谓。著名童话大家郑渊洁也称自己写不过AI,原因是让AI以《皮皮鲁》为原型,写一篇童话小说。网传AI成文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在生活无处不AI的现在,许多东西都可以被替代。似乎忘了AI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果,是知识运用的呈现,若无人类知识体系的支撑,即使在有想法,也是认知以外的事。就像AI写的文章中引用的典故,我需要百度才能知道。科技发展的背后必然离不开智慧的创造,知识必先于创造,有知识的前提是必然离不开学习的。若无郑渊洁的《皮皮鲁》,便无AI创作的蓝本。AI的生成基于人类数据的支撑,而这些数据是人类知识的累积与创造。在我有限的认知里,AI是一个很好的模仿者,却不是一个创造者。虽然它在不断的突破,而它的突破也是基于人类自己我的突破之上。学习也好,创作也好,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必不可少。科技无法给予人所能给予的温暖、情怀。<br> 超越人类的只有人类自己,打败知识的也只有知识本身。历史的进步离不了人类的创造。DeepSeek能写出精美绝伦的文案,却写不出人间的冷暖,任凭它计算在快,也始终无法计算出人的情感。许多东西AI都无法替代,后来的我们可能会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只是不能在依赖中丢了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