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据毛主席、党中央的要求,1964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部署三线建设工作。就此,三线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8月2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迁建工作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四川西昌召开的会议上明确,四川、贵州是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由于航空、航天、无线电三大国防工业的后方基地安排在贵州,因而贵州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会议要求贵州把铁路、电力建设放在首位。为此,会议对贵州的一些重大建设做出了初步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建立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由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和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诚分任正副指挥,指挥部设在安顺。会议要求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抓紧川黔铁路的配套收尾;集中力量建设滇黔线;加紧湘黔线的勘察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加快推进贵州电力工业建设。会议要求,抓紧猫跳河流域的梯田开发,积极做好乌江渡水电站的勘察设计,争取及早开工。安排在清镇建设一个大型火电厂,在水城建设一个中型火电厂,对贵阳、遵义、都匀火电厂提出了扩建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加快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建设。会议决定,成立以煤炭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钟子云兼任党委书记,陈璞汝兼任第二书记的会战指挥部党委,由唐山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开滦煤矿党委书记刘辉任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兼指挥,抚顺矿务局党委书记丁丹等同志任副指挥长的会战指挥部,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相互配套,以满足西南三线建设的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与此相配套,会议还明确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地也安排了一批机械工业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昌会议后,贵州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迅速在有关地区抽调人员,组织成立起了支援三线建设机构,调查摸底空置、下马项目,广泛动员各行各业为做好地方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质供应等各项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防工业是三线建设的重点。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在7月,由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尔陆、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孙志远带队先后到达贵州,就布局安排航空、航天、无线电三大国防工业的后方基地展开调查研究,为勘踏布局做了许多准备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8日,国防工办根据罗瑞卿讲话精神,决定由副主任赵尔陆带国防工业踏勘选点工作组和军工各部领导带队的10个地区组,分赴踏勘选点。其中,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后方基地安排在贵州的安顺、遵义、都匀地区。四川西昌会议没有对国防工业项目建设进行部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9日上午,国防部五院副院长刘秉彦、谷广善就以二分院为基础在三线组建地空型号院召开会议。二分院副院长耿锐、二分院科技部部长柴志、工程部副部长张慕枚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提出在贵州乌江以北,以遵义为中心组建地空型号院的设想。下午,国防工办杨尚德副秘书长召开会议,耿锐副院长参加。会议主要布置安排国防工业系统三线建设踏勘选点的工作。国防部五院被编为第六地区组,组长耿锐,踏勘选点在贵州遵义地区,成员由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上海机电二局和二、三、四、五机部,以及六院、十院派员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10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耿锐副院长召开会议,布置第六组踏勘的准备工作,确定各单位参加人员和出发时间等。9月17日,在耿锐副院长的带领下,二分院和上海机电二局的柴志(科技部部长)、张慕枚(工程部副部长)、朱人杰(上海机电二局副局长)、李钊(工艺处处长),以及科技部黄汉标、工程部曹树德、张述诚、周安生和相关兄弟单位的同志,离京前往贵阳,筹备踏勘事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22日,踏勘组到达贵阳,住进贵州省军区招待所。随后,贵州省委书记周林、省军区何光宇司令员、省政府副省长陈璞如接见了踏勘小组成员,听取了踏勘任务,汇报了勘探选点要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要执行“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等。根据踏勘组的任务和要求,贵州省领导向踏勘组介绍了当时调查摸底而来的一些空置军校旧址、下马厂矿的遗址情况,为踏勘小组配备了小车,帮助圈定踏勘路线,提供黔北地区地形图和水文地质图等资料,并指派了专人一同参与整个踏勘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25日,国防工办第六踏勘组由贵阳抵达遵义。同遵义行署李习之副专员、军分区唐成海司令员进行了会面,介绍了此次踏勘任务,了解遵义地区以及毕节、铜仁地区的情况。遵义地委派出专区计委主任陪同踏勘。当晚,踏勘组召开小组会,对三个专区二十几个县市的踏勘线路进行了分工。9月26日,勘探组按照分工,钻进大山,开始了爬山涉水,钻洞进沟的勘探选点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贵州是出了名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地方,黔北地区天气和交通条件极为恶劣。海拔较高,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区道路狭窄崎岖,多为土路或碎石路,道路弯道多、急转多,护栏缺少,通行十分缓慢、困难,且极为危险。踏勘选点正值雨季,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河流和山谷因雨季河流水位上涨,渡河困难,交通经常受阻。加上土路、碎石路,缺乏硬化,雨天泥泞不堪,车辆极易陷困。雨季潮湿的空气和低温让人感到寒冷刺骨。雨后的山区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应对复杂路况很难。冬季低温常常出现冻雨,导致道路结冰路滑,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路。持续降雨还很易引发山洪和滑坡,尤其在山区,地质灾害频发,道路安全存在很大隐患,遇到恶劣天气或交通事故时,通信设施落后,难以及时获得救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踏勘小组在上述困难、危险情况下,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艰巨的踏勘选点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踏勘小组先后踏勘了遵义、毕节、铜仁三个地区的近30个县市的深山峡谷,总行程约20万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期间,二分院张怀忠院长专程到遵义传达中央关于三线建设新的指示精神,并参与一起踏勘。国务院国防工办杨尚德副秘书长、陈平局对踏勘先后作出明确指示。最后部里谷广善副部长亲赴遵义,对三个专区100多个点进行研究,思考制定布局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14日,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赵尔陆到遵义,在专门听取踏勘和布局方案的情况汇报之后,明确国防部五院的三线基地就在遵义地区的遵义市、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县境内进行布点,并对布局、选点、规模作出了指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此,调整之后的布局方案踏勘组向贵州省委、省军区做了汇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29日,国防工办工作队和10个地区组汇合,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初步拟定了国防工业三线建设布局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2月8日,第六踏勘组返回北京,向二分院党委作了《黔北地区踏勘工作情况的汇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