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春风吹拂游高州 桃花盛开迎场友 ‍2025.3.27 ‍

柯锦湘

<p class="ql-block"><b>撰文制作 柯锦湘 图片提供 苏渭清 梁华山 刘土瑞 黎以良 陈活 邱虹 曾素梅</b></p> <p class="ql-block">  桃花绽放,春意盎然。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值此春游的好时节,我们决定前往高州探访原山荣农场的场友。</p><p class="ql-block"> 从湛江市区出发,驱车约80分钟,抵达了位于高州市城郊的彩虹橡根织造有限公司。容总夫人黎以良早已在公司大院等候,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容志华、刘斌、陈活、邱虹、曾素梅等场友也已齐聚彩虹公司。与此同时,李三新场友从广州市风尘仆仆赶来。进入会议室后,容志华老总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彩虹橡根织造公司的发展历程。其实,这家公司早已声名远扬。2003年的时候,我的同学朱光全时任茂名市外经委副主任,曾向我提及容志华的公司出口产品外汇额,在全市民营企业中位列前三。在公司办公室,容志华告诉我们,彩虹公司专注于弹性织带的生产与研发,自2000年4月成立以来,产品远销至18个国家。公司拥有二百多台德国MUELLER梭织机,近百台意大利COMEZ针织机,以及60多台染色和包装设备。凭借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操作、管理系统,每年以350,000,000米的产量满足客户需求。</p> <p class="ql-block">  “彩虹”公司位于粤经济工业生产区域,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依托粤西至国内一带纺织集群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自创立以来,我们在稳步发展中不断追求卓越。公司现拥有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的先进织花机、无梭机、包覆丝机及全电脑检带机等生产设备,并设有标准的测试实验室,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设立JIS、AATCC、ISO等检测标准。我们精选了美国杜邦等高品质原料,每个生产环节都配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p> <p class="ql-block">  “彩虹”的精品意识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于细微处见真情:设计上注重将国际时尚风格与中国文化内涵融合,崇尚专业、健康、优雅的产品;生产上专门的过程控制中心负责品质的全程跟踪与控制;管理上实行激励方式的弹性管理,拥有诚信、热情、民主、高效的团队;他们以国际化的水平作为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贴心服务,而最重要的是,以他们对生活品质的积极追求,传达健康活力的重要性。现在,他们正真诚邀请有志之士的加入,共创“彩虹”辉煌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听完容总的介绍,参观了“彩虹”公司,望着办公室墙上挂满的各种实至名归的牌匾奖状,大家无限感概,我们为有容志华、黎以良这样优秀知青场友引以为豪;我们为有这样造福社会的企业家而欢欣鼓舞!</p> <p class="ql-block">  香港场友陈炎钦先生慕名而来,首赴高州在“彩虹”公司留影。</p> <p class="ql-block">  高州场友热情接待,令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他们建议我们参观几个高州网红景点。第一站,我们首先来到旅游景点杏花村。走进知青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知青大舞台。可以想象,知青年代,这里应该热闹非凡,是杏花村革命文艺的表演中心。</p> <p class="ql-block">山荣场友在知青大舞台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走进莫家大屋,大院气势恢宏,道路宽敞,绿树成荫,清静优雅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据说,知青园原为高州知青莫之的爷爷莫燕如所建,完工于1942年。站在这座民国大屋的门口,可以从中品读这座大屋的历史厚度。这是一座很有岭南特色的回字型大屋,有中西结合的风格,青砖碧瓦,内分两层,墙体采用两层青砖加沙的防弹防盗系统建筑,四角外墙上沿开有十字枪眼。房屋纵横70多米,建筑面积超过5000多平方米,是茂名地区少见的旧民居。</p> <p class="ql-block">  站在院子的绿荫树下,场友邱虹感慨无限,她常常听婆婆说起这里的陈年旧事。曾经,这里是一个“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的诗意居所。岁月在墙上风化,花窗失去颜色,过去的辉煌在霜雨摧残下,早就老成一张黑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知青园,是杏花村的一大景点。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至7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杏花村。当年的知青宿舍保存完好,墙上绘有当年知青下乡的宣传画,角落里摆放着旧时的农具,不时有游客上前,戴起草帽,扛着扁担,挑起竹箩,重走一段知青路,重温一下知青的耕种岁月。</p> <p class="ql-block">  同为知青,参观杏花村知青博物园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陆游的优美词句,正是此时杏花村美景的写照。在杏花村知青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来到分界粮仓旧址。它位于茂名市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原为陈济棠下属莫辉朝在1938至1941年建的莫氏大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粮仓使用过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  分界粮仓是较为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近代大型粮仓代表性建筑,见证了民国时期以陈济棠为首的粤系政要和地方宗族在粤西经营的历史,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公有化改造运动的历史,具有颇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二进大院。分界粮仓旧址位于茂名市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原为陈济棠下属莫辉朝在1938至1941年建的莫氏大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粮仓使用过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  分界粮仓旧址建于1941年的大宅,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古色古香。外墙厚实,设计有防弹防盗功能,四角的枪眼透露出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分界粮仓旧址坐东北向西南,是围屋形式的近代建筑砖木结构:悬山顶包括主体建筑和附属用房:通宽65.4米通进深52.4米总占地面积约344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宽阔的大院,内屋曾经屯积粮食如山。分界粮仓利用原有建筑防卫性强和临河交通便利的特点:采用仓储分间地面架空砖垒架高通风、方形孔洞出粮等技术措施,为近代大型粮食物资仓储建筑的典型范例,具科学研究价值。旧址既见证了民国时期以陈济棠为代表的粤系政要和地方宗族在粤西经营的历史,又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公有化改造运动历史富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走过分界粮仓,相隔不到200米,前面就是知青饭堂。走进知青饭堂的院子,只见院内有几株菠萝蜜树和龙眼树,凭借着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的树冠宽大,像一把巨大的绿色伞,为人们带来了清凉的庇护。刚开始,我们是分不清菠萝树和龙眼树的,富有经验的黎以良告诉我们,有年份的龙眼树皮是布满一条条长方型的裂纹的,而荔枝树的树皮则比较平滑,这就让我们又长见识了。</p> <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这一称谓,成为历史的印记。它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而言,也许显得遥远而又模糊,但对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而言,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一次提及,内心都会微微颤动,这是一段热血的青春,是一个年代的见证。走进知青饭堂,仿佛经过一条时光隧道,将我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环境优雅的好地方。蓝天白云下,绿树掩映间,黄墙青瓦,院落清幽,青砖拼花地面与青瓦顶相呼应,具有时代记忆的标语,极具年代感的餐具,写满故事的老房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年代沉淀下的知青精神。</p> <p class="ql-block">  知青饭堂是在当年知识青年工作、生活过的房屋原址上,修葺改建而成,墙壁四周复原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展现了人民公社时期社员知青生产、生活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知青饭堂虽然地处高州山区,但实际上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远比海南农场好。由此可见,当年的各级政府对安置知青工作是十分重视的。</p> <p class="ql-block">  原分界国营农场的三层办公大楼,在当年也算是个壮观建筑。现在成为杏花村的小集市。</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杏花村,产业发展动力澎湃。以村主干道和碧道为主轴,建设了长6.8公里的“彩虹碧道”,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沿线发展龙眼、鳄鱼、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打造了十多处景观景点,民宿、餐饮、电商等新业态逐渐显现,丰富“爱国、龙眼、农耕”等三大文化内涵,倾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 <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永远情怀。四位美女知青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从知青饭堂出来,来到这座碉楼建筑。这里据说是陈济棠曾经的旧居。然而映入我们的眼帘却是另一番景象:楼内楼层坍塌,墙体剥落,成为一座空壳楼。眼前的景象,历史的演变,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中国荔枝博览馆。它,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是茂名市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项目内容,也是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岭南佳果荔枝为主题,建设集荔枝、文化、技术、艺术、教育、旅游于一体的荔枝博览馆。是全国的国字号荔枝博览馆。</p> <p class="ql-block">  博览馆划分为品种展示、文化推介等功能区,品种展示区设综合馆、广东馆、广西馆、福建馆、四川馆、云南馆、台湾馆和外国馆等,承担荔枝千年古树保护、名人栽培植株管理、全球种质资源展示等功能;文化推介区承担荔枝文化宣传、青少年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荔枝及各类水果加工品和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等功能。</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中国荔枝博览馆试行开馆。5月29日,中国荔枝博览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  2000年2月19日,江泽民同志亲临根子视察,在红荔阁前亲手种下一棵荔枝树,这棵荔枝树是由白糖罂品种提优而成,命名为“中华红”。</p> <p class="ql-block">  场友相聚,自然引起对当年知青岁月的回忆。当年,曾素梅是二十团(山荣农场)篮球队女篮7号,是奔驰在篮球场上的主力球员;陈活、邱虹是二十团文艺宣传队的主要演员,她们的精彩表演,场友们至今难忘。图为高州美女场友在红荔阁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高州美女场友在红荔阁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其实,我这是第二次来到高州红荔阁。2003年6月,我首次到红荔阁,有感而发,写作散文《走进荔乡》,发表在当年6月8日的《湛江晚报》。现在,我把它重新摘录出来,权当本美篇的结束语—-“……转眼间,红日西斜,我们又踏上了归途。指着硬底化的标准路和公路两旁的一幢幢新楼房,在高州市财政局工作的场友高兴地说,这几年农村变化很大,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高州后,农民走上了发展荔枝生产的致富路。这些楼称为“荔枝楼”,就是当地农民种荔枝致富后盖起来的。这时,从车窗看外,在阳光的照耀下,荔枝树叶显得更加翠绿,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果把树枝也压弯了,一阵微风吹来,荔枝的清甜味扑鼻而来……走进荔乡,真使人陶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