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为提升专业素养,积累教学素材,美术组美韵名师工作室全体教师于3月26日下午前往万福河公园开展户外写生教研活动。置身自然,我们用画笔记录春色,用色彩对话教学,在艺术创作与教研探讨中收获满满。 </p> <p class="ql-block"> 万福河公园绿意盎然,春水潺潺,为写生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素材。活动中,老师们分散于湖畔、林间,或用水彩捕捉波光粼粼的河面,或用速写勾勒蜿蜒的栈道与花木,以不同技法展现对景物的艺术感知。户外写生能打破课堂局限,让教师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这种直观体验对指导学生创作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龚哲老师:初到河畔,我就在心中默念:“放下手机,先让风吹过你的眼睛”。请仔细观察,要让真实唤醒我的感知,不要用书中的“标准构图”框住眼前美丽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观察,不是机械记录,而是让自然渗入心灵。万福河的波光不会重复,微风中花草的摇晃没有规律,若只追求“准确”,反而失去了生命的鲜活。美术教育的第一课,应是教会学生“看”——不仅是看形,更是看气、看神!</p><p class="ql-block"> 写生时,我们团队的每位教师用不同媒介表现河岸边的景色——有人用油画厚涂,有人用水墨渲染,有人甚至用电脑绘图,风格迥异的作品却奇妙地呼应着同一种诗意,在思想的碰撞中生长出智慧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反思:美术教育不应是“流水线式”的技法训练,而应是多元视角的融合;不是统一风格,而是搭建一个让不同声音共鸣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 离开万福河之前,一位老人看着我们的画,笑道:“你们画的,比真的还像呢!”这句朴素的话,让我顿悟——艺术的终极意义,不是复制世界,而是让世界在观者心中重新生长。艺术即生活,教学即修行! </p><p class="ql-block"> 回校后,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减少临摹作业,增加“生活速写”;不强调“画得像”,而是鼓励“画得真”。因为真正的美术教育,不在画室里,而在自然中;不在技法里,而在生命中。眼睛被大自然熏陶过,工作的时候就更有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河水的流动、芦苇的低语、花鸟的吟唱,无不映照着美术教育的本质——艺术不仅是视觉的再现,更是心灵的对话。万福河的水依旧流淌,而我们的笔,才刚刚开始书写。</p> <p class="ql-block"> 薛薇老师:还记得初入美术教育这行时,站在讲台上,满心热忱地想把所知的绘画知识倾囊相授。可日子久了,我发现只重复课本内容,教学就像一潭死水,自己也在日复一日的流程里逐渐迷失。</p><p class="ql-block"> 直到重新拿起画笔创作,那些被尘封的激情瞬间复苏。每一次调色,每一笔涂抹,都是与内心对话。创作时的失败与突破,都成了课堂上最鲜活的案例。我能真切地告诉学生色彩搭配失败的沮丧,也能分享找到独特笔触时的雀跃。</p><p class="ql-block"> 当我带着未干颜料的双手走进教室,学生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明白这一切的意义。我用行动告诉他们,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而是贯穿生活、值得一生追求的热爱 。在创作里,我不断蜕变,也引领着学生在艺术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p> <p class="ql-block"> 朱小涵老师:握着油画棒春日写生,是一场与自然的灵魂对话。起初,面对缤纷春景,我满心忐忑,怕手中色彩无法临摹出它的美。可当笔触落在画纸上,那浓烈鲜艳的色彩与蓬勃的春光相融,一切顾虑烟消云散。 </p><p class="ql-block"> 透过阳光,我发现眼睛可以看到的东西比想象的还多,没有带耳机听音乐,感觉周遭的环境音也是写生的一部分,有风,有鸟叫。我肆意涂抹,嫩绿画新芽,嫣红染繁花 。在这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度,风的轻柔,花的芬芳似乎也融入画里。春日写生,不只是画画,更是全身心拥抱春天,将瞬间的美好凝于永恒,让我明白艺术是生活诗意的延伸 。</p> <p class="ql-block"> 许晓芬老师:踏入菏泽万福河,仿佛闯进了一幅多彩的春日盛景。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肆意绽放,樱花如雪般轻盈飘落,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这如画的一切,波光粼粼间满是春的活力。 </p><p class="ql-block"> 写生时,为了生动展现这蓬勃的春光,我反复琢磨色调的配比,不断调整笔触的节奏。与其他老师交流,我收获了新颖的绘画思路。</p><p class="ql-block"> 这次写生,让我汲取到自然馈赠的艺术养分。我渴望奔赴下一场与自然的约会,在不同的四季景致里,用画笔镌刻美好。我也期待将这些宝贵经历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曹嘉欣老师:“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不成为艺术家,但是我们画画,就需要具备艺术家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这种发现美的眼睛,这种对平常事物的敏感,就是在不断的写生中逐渐去获得的。</p> <p class="ql-block"> 王慧欣老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是零散的、琐碎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提炼;而艺术则是我们对生活感悟的集中表达,是我们用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赋予生活的全新生命力。通过写生,我的绘画技巧得到了锻炼,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更加敏锐,构图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和丰富,学会了用一颗敬畏和热爱的心去感受自然、拥抱生活。</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美好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今后创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期待着下一次与自然的邂逅,用画笔续写我与春天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 贾倩老师:支起画架时,整条河岸正被阳光烘焙成半透明的玉。新柳的嫩绿在调色盘里暴动——那不是颜料,是汁液、绒毛与破茧的蝶翅。风掠过水面,将云影揉成散落的琉璃,惊起一滩刚解冻的鸟鸣。</p><p class="ql-block"> 笔锋总在追逐光的裂变:二月兰的紫从钴蓝里叛逃,融雪汇成的细流偷走钛白,连老渔翁蓑衣的赭石色都在春风中层层剥落。</p><p class="ql-block"> 归途拾起一片粘着颜料的樱瓣,忽然读懂石涛"搜尽奇峰"的深意:写生不是驯服春天,而是让自己成为一根浸透雨水的枝条,在季候更迭中悄然弯曲,长出全新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 杨瑞雪老师:这次外出写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在青山绿水间,我们用画笔定格了那些令人心动的瞬间。每一处风景都是惊喜,每一次笔触都是对美的探索。虽然过程中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感谢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也感谢同伴们的相互支持。这段经历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继续追求艺术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闫志壮老师:三月的万福河裹着湿润的草香扑面而来。垂柳新抽的枝条在风中轻晃,像是春神垂落的绿帘,半掩着河面粼粼的波光。我拿起水彩本时,突然感觉到,已经有很久没有外出写生了。</p><p class="ql-block"> 阳光在水彩笔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河水裹挟着零落的花瓣匆匆东去。忽然懂得所谓"外师造化",原是教我们以谦卑之心承接自然的馈赠。那些被都市生活钝化的感官,在河风的浸润中渐次苏醒,连青苔漫上石阶的弧度都暗合着某种古老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归程时画箱里多了三张未完成的水彩。忽然觉得艺术教育最动人的,或许正是这般共同在春光里笨拙生长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写生结束后,美术组围绕“如何将户外观察融入课堂教学”展开研讨。教师们结合现场作品,探讨了风景写生的教学重点——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层次、处理虚实关系等。这次活动让我们意识到,写生不仅是技巧训练,更是培养审美敏感性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在美韵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哲老师的引领下,教师们围绕“自然素材如何有效转化教学资源”展开深度研讨,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科核心素养,梳理出三条实践路径: </p><p class="ql-block">1. 季节性写生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p><p class="ql-block"> - 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设计系列写生主题课程(如《清明柳色》《谷雨牡丹》),将自然观察与传统文脉相融合; </p><p class="ql-block"> - 开发“校园植物图鉴”项目式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写生、标本制作、科学笔记等形式跨学科学习。 </p><p class="ql-block">2. 现场摄影素材用于多媒体课件制作</p><p class="ql-block"> - 采集写生过程中的高清影像,结合AI工具(如风格迁移技术)生成艺术化素材,用于课堂名作对比赏析; </p><p class="ql-block"> - 制作“自然色彩密码”微课,通过公园实景视频解析色调搭配规律(如春日的嫩绿-粉红-浅紫渐变体系)。 </p><p class="ql-block">3. 速写本作为学生观察力培养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 推行“每日一绘”速写打卡,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细节(如叶片脉络、光影变化),培养持续性艺术习惯; </p><p class="ql-block"> - 设计“速写+”拓展任务:如为速写配诗文、标注色彩参数、拼接成长卷等,提升作品叙事性。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术组老师们的写生创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术组老师们的摄影作品</b></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以艺术之名,完成了对春天的朝圣。当教育遇见诗意,当专业融入生活,每个平凡的瞬间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或许这正是美育的真谛——永远保持对美的敏感,才能将这份感知传递给更多年轻的心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