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之旅(边城)

陈宗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旅行日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此时节“数九寒天”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式步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仲春时节。“春雷响,万物长”,春天已经不远了。在此时节,我们好友一行6人,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踏春之旅,踏足于铜仁、凤凰古城、边城、吉首、芙蓉镇、张家界的山山水水。现以旅行日记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b></p> <p class="ql-block"><b>  “等一城烟雨,只为你;度一世情缘,只和你”。漫步茶峒,在茶峒我找到了沈从文笔下真正的边城。</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终于来到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漫步茶峒,再一次走进沈从文的文字中……</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这里,没有江南水乡古镇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喧嚣繁华,也没有现代都市灯红酒绿、浮躁喧嚣的尘世气息。茶峒古镇以其独有的宁静与真实,吸引着每一个寻求心灵栖息之所的旅人。她宛如一幅大自然精心勾勒的水墨画卷,静静地铺展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b></p> <p class="ql-block"><b>  在茶桐古镇,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魅力。这里的每一座房子都有着独特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感受到了古镇的宁静与祥和。</b></p> <p class="ql-block"><b>  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悠悠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一条清水江,从山间划过,它成为了重庆、贵州与湖南在此处的界河,如今,一座大桥横跨其间。</b></p> <p class="ql-block"><b>  清晨,来到桥上,放眼望去,清水江宛如一条丝带,在洪安、茶峒之间静静流淌,两岸青山连绵,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上图河左边是洪安古镇,右边是茶桐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下图河左边属湖南,右边属贵州。</b></p> <p class="ql-block"><b>  到了江边,这里就是茶桐古镇拉拉渡渡口,一百多年来,拉拉渡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温情。如今,这拉拉渡仍在,仍如《边城》中所描述的那样,年复一日地来来往往。拉拉渡,成为了吸引游人一道独特的景观,人们于此排队,扫码2元便可上船,美妙的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沈从文笔下《边城》那个岁月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语 录 塔</b></p><p class="ql-block"><b> 毛主席语录塔矗立在拉拉渡码头上方,是一座红色的塔形建筑。语录塔修建于1968年,塔身为六边形结构,塔顶立有一颗象征革命的五角星,塔身的棱面上是毛泽东主席在陕北拍摄的那张著名的标准像(斯诺摄影),下面是他的狂草诗篇、“毛主席语录"等。语录塔是文革时期的特殊印记,这座语录塔是整个渝东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语录塔,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江边走到茶峒的尽头,一座小白塔耸立在山脚下,《边城》中的小白塔,在这里看见了。</b></p><p class="ql-block"><b> 白塔,见证了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一家的生活, 在小说中,白塔有着重要的意象作用,它守护着渡口、翠翠一家和翠翠的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翠 翠 岛</b></p><p class="ql-block"><b> 文化岛屿、艺术圣地——翠翠岛是边城首席文学圣地,也是边城的精神符号。“书”作为边城的精神图腾,也植入在了翠翠岛里,落到极致。书是明灯,是灯塔,夜里翠翠岛顶部“边城”二字向夜空发散文学之光,展现宁静。艺术家黄永玉的雕塑作品——翠翠雕像立于岛上,如诗如画。走进书中景,化为书中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沈从文旅居地</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是《边城》源起之处,是湘西最纯朴的民宅,湘西传统生活文化之窗,边城的人间烟火与文学大师的时空交织。</b></p><p class="ql-block"><b> 沈从文旅居地以“实景道具还原民居”的展陈方式进行情景化动线设计。在此参观游览,可以追寻大师足迹,感受大师灵气,边城文化的密码很大一部分就浸润和潜隐在这个看似极其平常的古宅之中,这里就是一部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交融的“边城”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洪安老街</b></p><p class="ql-block"><b> 民国30年(1941年)以前,洪安没有街道。民国31年(1942年),地方行政与各商户合作,成立了“建街委员会”,随后大兴土木,建成“裕康”、“和丰”、“怡和”、“集丰”、“永昌”、“泰昌”、“福康”等10多家商号以及相应的官房民舍,形成街面。老街有大小四合院24座,封火墙40堵,青石条阶梯480步。老街上的房屋均为木质结构,屋顶翘角、木格窗花、旧样式商铺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老街封火墙为火砖建造,高过房顶,造型独特,防火性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万 年 台</b></p><p class="ql-block"><b> 万年台又名“戏楼”,位于洪安老街东侧、紧靠洪安河风雨廊桥。“万年台”作为一种演出场所和文化中心,大到逢年过节、小到各类祈年节令,人们都要以唱戏、玩灯或表演土家族、苗族各类歌舞,来供奉诸神或表现自我。秀山民众自古即有热爱歌舞的集体趋同性,若逢节庆,“万年台”就成了演花灯戏、辰河戏、阳戏、灯儿戏的场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三不管岛</b></p><p class="ql-block"><b> 三不管“岛解放前一直是悍匪、 山賊、犯命案逃犯的避难所,历朝历代许多民间纠纷矛盾得不到解决,矛盾双方均相约上島一决雌雄, 因此岛权不清,无论死伤,四川、湖南、贵州三省衙门官府都不管其后果,无人问津所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二野司令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b> 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老街,靠近洪茶渡口,解放前为复兴银行,解放后为县农业银行洪安营业所。该建筑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式顶,亭式梁架。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曾设在此处。</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u>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u></b></p><p class="ql-block"><b>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也叫祝家大院,原为当时商会会长、益和号盐栈祝茂荣的私家宅院,解放后曾作为洪安区公所,保存十分完好。2011年,改为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了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西南战役的作战态势图、行军沙盘和当时的武器装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刘邓纪念广场</b></p><p class="ql-block"><b> 刘邓纪念广场位于边城路与洪渡路路口,游客中心旁,是景区出入口集散广场。广场占地面积5986平方米,正中央屹立着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的雕塑,塑像高8.5米,旨在纪念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挥戈西指,解放大西南的丰功伟业。</b></p> <p class="ql-block"><b>  在洪安,桥头左侧的小广场上,矗立着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走向大西南”五个大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洪安、茶峒位于渝湘黔三省交界之地,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赋予了边城独特的文化蕴意,也让人们对边城充满了好奇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我们在边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看《边城》、游茶桐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的湘西地域风俗。于是,记忆中的《边城》有了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沈先生笔下的茶峒,如同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的童话世界,美好、单纯与凄婉。淋漓尽致展现出来湘西小镇如山间小溪潺潺流淌般的宁静、温暖与悠然。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如此美的人性,如此淡的意境,如此清的氛围,如此醇的回味而沉醉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清晨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我漫步至河边,耳边传来潺潺流水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不远处,两位妇人正蹲在河边洗衣服,她们的身姿映衬着身后古朴的传统房屋,那些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暖意。她们的洗衣动作娴熟而有节奏,似乎将生活的琐碎揉进了水波之中。偶尔,她们会抬头望向嬉闹的孩子们,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这一切构成了一片祥和的景象。我停下脚步,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仿佛时间也随着这缓慢的节奏停驻了片刻。</b></p> <p class="ql-block"><b>  几个小女孩正在木制平台上玩耍。她们追逐着、嬉笑着,无忧无虑的模样让人心生羡慕。这些纯真的笑脸如同春日里的花朵,为这片宁静的古镇注入了生机与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当我走到湖边时,一位女士正坐在那里专心作画。她的画布上,远处的传统建筑与连绵的山峦逐渐显现轮廓,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我站在一旁,默默欣赏着她的创作过程。湖水倒映着天空的蓝,而她的画笔则将这份美景定格在画布上。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回望那条小河,它依旧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而那些洗衣的妇人、嬉闹的孩子以及湖边的画家,不正是展现出沈从文《边城》中描述的湘西小镇如山间小溪潺潺流淌般的宁静、温暖与悠然的“世外桃园”吗?这一切,都成为了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或许,生活(旅游攝影包括其中)本身就是一幅画,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创作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拍摄于2025.3.9</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编辑于2025.3.26~27</b></p><p class="ql-block"><br></p>

边城

洪安

茶峒

沈从文

古镇

大西南

刘邓

语录

老街

宁静